新華網 正文
從防沙到防水 源于那一“汪”綠色
2017-08-13 09:34:22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3日電 題:從防沙到防水 源于那一“汪”綠色

  新華社記者姜磊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庫魯克沙漠之間,一條河蜿蜒穿過。河道兩岸蘆葦清幽,一簇簇紅柳隨風搖曳,一些凋枯假死狀的胡楊枝條開始重新吐綠,新冒出來的胡楊幼苗充滿生機,時而還可以看到低空盤旋的鷹和散落的羊群。

  這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塔裏木河下遊的場景。塔裏木河幹流全長1321公里,自身不産流,歷史上環塔裏木盆地的阿克蘇河、車爾臣河等9大水係都有水流入。

  上世紀50年代以來,受氣候變化等影響,多條源流相繼脫離塔裏木河幹流。加之水資源無序開發和低效利用,源流向幹流輸送的水量逐年減少,導致塔裏木河下遊300多公里河道斷流。

  “27年前我剛參加工作時,這裏的路況極差,漫天黃沙,基本上只有我們養路工自己走。但凡有人的地方,大多也是養路工在進行路段防沙作業。沿線幾百公里沒有一滴水,來往車輛特別少。”站在靠近塔裏木河“尾閭”——臺特馬湖的218國道羅布莊段,47歲的新疆若羌公路管理分局養路工譚建軍對記者説,臺特馬湖幹涸了幾十年,當年國道就建在曾經的湖區裏。

  如今的臺特馬湖碧波蕩漾、水鳥翱翔。以前養路工的主要任務是防沙,現在則是防水。“沒想到會有這麼多水,尤其是10月底防水壓力最大。”譚建軍説,去年10月20日,上游來水量大,把下遊400多米的國道給淹了,當天有很多汽車衝破護欄,泡在了路基下面,兩邊等候通行的車輛足足排了四五公里長。“我們30多位養路工就主動站到路兩邊的水裏給過往車輛當參照物,讓涉水車輛一一安全通過。而這一站,就是一整夜。”

  從防沙到防水,這個“彎”拐得有點猛。彎道超車成功,得益于塔裏木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自2001年起,國家投入逾百億元,通過實施灌區節水改造、河道治理、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等九大類措施,增加各源流匯入塔裏木河的水量,扭轉下遊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

  截至目前,新疆已先後18次組織向塔河下遊輸水,下遊植被恢復和改善的面積達2285平方公里,沙地面積減少854平方公里。“塔裏木河下遊的植物物種由17種增加至46種,以往難覓蹤跡的野兔、狐狸等野生動物也越來越多。”塔裏木河流域幹流管理局副局長桂東偉説。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二師三十四團是塔裏木河下遊末端的一個團場,曾因缺水一度面臨人口大量流失。“團裏最多時有3萬多人,缺水導致生態惡化土地不能耕種,團場可耕種面積不斷減少,很多職工棄種。”副團長顧義説,隨著近年來上游來水增多,下遊生態不斷改善,越來越多職工回到團場,今年就增加了1600余人,還來了60多位大學生,團場人口逐漸恢復到17000余人。“為充分利用現有水資源,我們團18萬余畝耕地全部使用節水加壓灌溉設施,不但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棉花、紅棗的産量與經濟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218國道考幹段附近,38歲的牧民圖爾迪·艾麥提在河邊搭建了一頂氈房。3年前,圖爾迪還只有150只羊;現在水多了,草綠了,他的羊群規模達500多只。“這在來水以前想都不敢想。”一臉憨厚的圖爾迪説,他的妻子陪孩子在縣城讀書,他要趁年輕好好掙錢培養孩子讀書,“現在環境越來越好,路又修得這麼好,不少遊客自駕前來遊玩。我想開個農家樂,生意一定不會差”。

  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綜述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敏彥
相關新聞
  • 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學院與法國CAFA葡萄酒學院開展合作辦學
    近日,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與法國CAFA葡萄酒學院簽約合作辦學。開展教師、管理人員和學生間交流訪學研修,促進雙方交流合作,提升寧夏校方辦學水準。開展“3+1”、“2+1”合作模式的本專科學歷教育,學生通過在寧夏1—3年的專業學習,獲得相應的本專科學歷文憑證書。
    2016-07-22 02:20:06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走進最早的“紫禁城” 發現“最早的中國”
    走進最早的“紫禁城” 發現“最早的中國”
    酷暑練兵
    酷暑練兵
    鏡泊湖出現壯觀瀑布
    鏡泊湖出現壯觀瀑布
    俄羅斯大帆船“帕拉達”號訪問青島
    俄羅斯大帆船“帕拉達”號訪問青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20112147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