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民間湖長:守護河湖很欣慰
2017-08-13 09:31:54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人物感言

  多年奔走在水生態保護一線,我深刻了解這項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進來。

  這幾年,保護河湖環境的呼聲越來越高。2009年,經民政部門批準,我創辦了“綠色江城”環保組織,並于次年被選為武漢最大城中湖東湖的“民間湖長”,隨後還獲得了“湖北省環境保護政府獎”。就這樣,我的人生與河湖的命運開始相連。

  最初讓我們進入大眾視野的,是兩次排污口大調查。一次針對東湖,一次針對漢江武漢段。

  東湖是武漢的名片,可多少年來,大家對于東湖水域的污染情況一直諱莫如深,2010年我們決定做一個全面而深入的調查。那場先後有5000多人參與的環湖大調查,水陸並進,持續一年。我們在東湖邊發現了24個排污口,詳細記錄後繪制了《東湖排污口地圖》。隨後,我們用了9個月的時間,對長江最長支流、支撐漢口80%用水的漢江武漢段做了全面體檢。

  湖泊保護,牽涉偷排污水的化工廠的利益、填湖佔地的開發商的利益,甚至還有相關管理部門的利益……我們要做的是以民間微薄之力,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爭取空間撬動環保發展的大格局。

  一開始做水環境調查的時候,我就是愣頭青,看見污染和填湖現象,就急吼吼地湊上去拍照。得,前腳拍,後腳就有人圍過來了。有好幾次,幾個五大三粗的人,跟演電影似的,跟上來喝令我們刪照片,甚至有一次,有陌生人直接跑到了一名志願者家裏,我們只好報警。

  現在,我們的志願者隊伍添加了望遠鏡、對講機、無人機、皮劃艇等設備,每次出去還有環保專家隨行,就像一支環保特別行動隊。

  今年4月,我們就這樣全副武裝地調查了巡司河。在巡司河與青菱河的交界處,我用望遠鏡望過去,發現河道邊上有一些白色的星星點點的煙,還有些若隱若現的垃圾,當時就覺得很不對勁兒。于是整隊人改從山坡上的泥巴路繞過去,果然找到了一家廢舊塑膠的加工點。走近後,那個氣味兒,暈頭!有個志願者從老遠就開始咳,一靠近更受不了。

  院墻內,有臺機器設備還在加工,幾個沒戴口罩的工人,亂七八糟的垃圾,廢管子、飲料瓶、包裝盒……清洗後黑乎乎的水就直接排到了青菱河裏。我們留存證據後向武漢市環保局反映,洪山區環保大隊很快趕到了現場,取締了這家沒有任何手續的黑加工點。

  這些年這樣的行動有很多次,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保護汽車城四湖。

  2013年,因為汽車城項目,武漢道士湖、郭家湖、神山湖、西湖都要被填掉。當地60歲以上的老人幾十年前還能在湖裏撈魚、游泳,現在湖卻要消失了。我們的無人機從湖邊飛起來後,從高空中俯拍整個湖面,灰撲撲一片工地,滿地推土車的印子。

  當時我一個強烈的念頭就是一定要拯救這4個湖。按照《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的規定,禁止填湖建房。我們覺得,找到水域樁子證明湖泊的存在是成功保護的關鍵。慶幸的是,我們去了現場3次,終于在濕地邊上的雜草叢裏扒拉出了一個水域樁。

  在當年一檔電視節目的現場,我們把鐵皮做的水域樁模型給了水務局局長。隨後,經過政府不斷努力,這4個差點兒就消失的湖幸存下來,還建成了生態示范保護區。現在再去郭家湖,湖面水波蕩漾,兩岸綠樹成蔭,讓人感慨。再過個三四十年,我還要去看一看!

  一次次暴露問題,一次次解決問題。如今,湖北的水環境整體向好發展。這幾年來,《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修訂了,退田還湖開始了,武漢166個湖泊有了檔案和“三線一路”保護規劃,可以看出政府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這讓人欣慰。 (講述人:武漢“綠色江城”環保組織負責人 柯志強 採訪人:記者 程遠州 王秦怡參與採寫)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敏彥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走進最早的“紫禁城” 發現“最早的中國”
    走進最早的“紫禁城” 發現“最早的中國”
    酷暑練兵
    酷暑練兵
    鏡泊湖出現壯觀瀑布
    鏡泊湖出現壯觀瀑布
    俄羅斯大帆船“帕拉達”號訪問青島
    俄羅斯大帆船“帕拉達”號訪問青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201121474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