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觀象臺】遇險時誰能救我?心理學教你正確求助
2017-06-09 11:40:4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 韓家慧

  日前,一則“女子被撞無人施救,再遭車輛二次碾壓”的視頻引發社會熱議。6月7日,河南駐馬店公安局發布案情通報稱,事故已致一人(馬某)死亡,司機張某、劉某均已到案。警方表示,當時有十幾個人撥打110、120電話。可是為什麼視頻中顯示無人上前扶助女子?“人越多越安全”的想法是對的嗎?遇到危險時如何正確求救?

  美國紐約皇后區也曾發生過一起類似事件。一位20多歲的姑娘深夜下班回家,在住所所在的街道上遭到殺害。她遭受的攻擊持續長達35分鐘,她大喊救命,然而38名鄰居從公寓窗戶裏眼睜睜看著卻沒人打電話報警。此事被稱為看客袖手旁觀、社會冷漠論的經典案例。但是社會心理學家在大量調研之後提出,“人越多越安全”的想法有可能是錯誤的。

  心理學家認為,現場有大量旁觀者在場時,旁觀者對緊急情況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原因有二,一是周圍有其他人可以幫忙,單個人要承擔的責任就減少了。因為人人都想著會有別人幫忙,“説不定其他人已經打了電話”,結果人人都沒幫忙。二是,很多時候,緊急情況乍看起來並不會顯得十分緊急。躺在地上的女子是碰瓷,還是摔倒了?到底怎麼回事?碰到不確定的情況,人們會很自然的根據周圍其他人的行為來加以判斷。只不過人們忽略了,其他旁觀者也在尋找“事情很緊急”的社會證據,這樣就造成“多元無知”的狀態:沒人採取行動,應該沒什麼問題。

  研究表明,只有一個旁觀者在場時,受害者獲救的幾率更高。圍觀者眾多時,呻吟嘆息或者高聲呼救並不見得有效。需要緊急求助時,最佳策略就是減少不確定性,讓周圍的人注意到你的狀況,搞清楚自己的責任,更有針對性地求救,告訴旁觀者怎樣提供救助,誰該提供救助。

+1
【糾錯】 責任編輯: 曹瀅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上海:變電站裏來了機器人“同事”
    上海:變電站裏來了機器人“同事”
    中國海洋探索走向縱深
    中國海洋探索走向縱深
    全國部分地區2017年高考結束
    全國部分地區2017年高考結束
    騎馬巡邏守邊關
    騎馬巡邏守邊關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29629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