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糧王”求學記
2017-03-20 17:38:1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濟南3月20日電(記者葉婧、潘林青)春分時節農作忙,齊魯大地廣袤的田野中隨處可見農民春灌的身影。“糧王”魏德東卻沒有湊這個熱鬧,而是忙著給到府求教的“粉絲”們上課。

  “若按過去的經驗,這會兒大家都忙著給小麥澆‘返青水’。可想要增産,就得晚澆水。”魏德東説。

  魏德東是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富民家庭農場的負責人。“糧王”的名頭源自于2011年,他因玉米單産全省最高,被山東省農業廳評為“山東省玉米糧王”;2014年,他又因小麥高産,被德州市農業局評為“德州市小麥糧王”,名頭更響了。

  魏德東能種出高産的糧食,靠的是一身過硬的技術。比如這項被魏德東俗稱為“晚澆水”的技術,就是他幾年前從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學來的。“僅晚幾天澆水,就能讓小麥增産8%到10%,相當于一畝地多掙100塊錢。”魏德東説。

  早在1992年,還在賣農資的魏德東就十分好學,不管是農業技術,還是惠農政策,只要看見周邊有“學習班”,魏德東定會放下手中的農活前去“充電”,每次回來小筆電都記地密密麻麻。

  “有一次,老師上課提問時説‘那個記筆記的小夥站起來回答’。我左瞅瞅、又看看,發現40多人的學習班,只有我一人在記筆記。”魏德東説。

  魏德東不僅真學,還真信真用。看見中央和地方文件中多次號召“規模經營”,魏德東2009年將土地規模從15畝擴大至300畝,隨後幾年又慢慢擴大至3000畝。

  種植規模的擴大,讓魏德東感到自己農業技術、知識的不足。幸好趕上了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民培訓。2013年,他學會了玉米花生寬幅間作技術,並在自家農場中進行試驗。結果證明,這項技術不僅讓玉米基本不減産,還能多收一季花生,畝均增收500元。

  看到國家這幾年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提倡“綠色農業”,2015年初,魏德東又琢磨上了: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既不給莊稼打藥,又不用擔心蟲害問題?

  為此,魏德東專門跑了一趟濟南,請教了許多農業專家。回農場時,他帶回了一群個頭不足0.5毫米的小蟲“救兵”——赤眼蜂。

  “這叫‘以蟲治蟲’。一個小紙牌能孵化出1000多頭赤眼蜂,是不少害蟲的天敵。一畝地挂上8個小紙牌,從種到收不打藥也沒蟲子來毀莊稼。”魏德東得意地説。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9年“規模經營”以來,魏德東已外出學習農業技術、惠農政策60余次,在自家農場應用氮肥後移、“以蟲治蟲”等農業新技術10余項,節本增效超過18萬元。

  “糧王”學來的真本事,也讓周邊農民受益匪淺,臨邑縣德平鎮西曹村黨支部書記曹啟連就是其中之一。看到魏德東地裏應用的那些農業新技術,曹啟連有些眼饞,有事沒事就去“糧王”的農場幹些農活。名為“幫忙”,實際上是“偷學”技術。

  2009年以來,無論魏德東種什麼、怎麼種,曹啟連就在自家的30多畝地裏“依葫蘆畫瓢”。慢慢地,曹啟連發現,自家地裏化肥農藥用的少了,糧食産量卻提高了,這樣“一減一增”每畝地就能多收入一兩百元。

  跟魏德東學技術的農民越來越多。最近兩三年,不少農民幹脆以托管或半托管的方式,把土地交給魏德東打理。以西曹村為例,早在2014年,全村500多畝土地就全部交給魏德東托管。

  “粉絲”越來越多,“糧王”魏德東卻沒有停止學習,最近幾天他又盤算著外出“求學”,爭取當上一名優秀的糧食經紀人。

  “怎麼種糧我算是會了,怎麼賣糧我卻是外行。搞農業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光靠‘老把式’不行。”魏德東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66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