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供給側改革在春耕田間地頭──陜西銅川耀州區春耕見聞
2017-03-17 09:11:57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西安3月17日電 題:供給側改革在春耕田間地頭──陜西銅川耀州區春耕見聞

  新華社記者梁娟、蔡馨逸

  “趁著下雪得空把馬鈴薯切好,等雪停了好抓緊時間下種。”農民孫建英説,馬鈴薯收益高,今年還要多種一畝馬鈴薯。

  連續兩日的降雪把渭北旱垣的天地間染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卻沒有打亂農民春耕備耕的節奏。在陜西省銅川市西古村的耀州有明合作社裏,30多個婦女正熱火朝天地切馬鈴薯。她們和孫建英一樣,都是馬鈴薯産業的受益者。

  從上世紀60年代,西古村村民就開始種植馬鈴薯。在那個糧食匱乏的年代,馬鈴薯是他們果腹的“救命豆”。村民自留種、“土方法”種植的馬鈴薯,品質差、産量低、沒銷路,並不能給這裏的村民帶來擺脫貧困增加收入的希望。

  去年,“4斤裝的馬鈴薯禮盒賣23元錢,3斤裝的手工馬鈴薯粉條賣50元錢,售價是普通馬鈴薯和粉條的2倍多,依然供不應求。全村馬鈴薯收入264萬元。”西古村黨支部書記童有明説,馬鈴薯正在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金豆豆”。

  馬鈴薯“身價”倍增得益于品質的提升。2015年,西古村引進新馬鈴薯品種,學習新技術。去年,還開辟了30畝試驗田,通過對品種、化肥、管理技術的一一實驗,選定“石柱一號”“荷蘭十五”“紫白花”等口感好的優良品種,鋪設節水灌溉帶精準灌溉,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科學施肥……西古村探索了一係列科學種植方法給馬鈴薯提質增效。

  在合作社外,13臺馬鈴薯種植機整裝待發。雪停後,它們將繼續隆隆作響,在石柱鎮的上千畝土地上演奏覆膜馬鈴薯春耕的樂章。“隨著生活水準提高,人們對綠色健康的農産品需求也越來越高,只要我們的馬鈴薯品質有保障,就不愁銷路。”經過市場調研和實踐,童有明更加堅定了優化馬鈴薯品質,走中高端市場的決心。

  “今年春耕耀州區特別注意引導群眾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減少玉米面積,增加薯類面積,圍繞旱作農業科技推廣、良種推廣應用、推廣使用有機肥等,舉辦科技培訓班12期和現場技術指導550余場次。”銅川市耀州區區長張大軍説,符合市場需求的綠色農業將是耀州區推廣和扶持的重點。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熹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311206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