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顆小馬鈴薯 三個大産業——嵐縣馬鈴薯扶貧記
2017-03-02 09:10:02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太原3月2日電 題:一顆小馬鈴薯 三個大産業——嵐縣馬鈴薯扶貧記

  新華社記者 劉揚濤

  地處呂梁山區的嵐縣是有名的貧困縣,由于受環境、交通等因素制約,全縣有6萬多人長期生活在貧困線下。近年來,嵐縣立足自身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依托當地特有的農作物——馬鈴薯,發展第一、第二、第三産業,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扶貧路。

  換良種,創品牌,馬鈴薯增産又提價

  “以前我咋也想不到,原本祖祖輩輩賴以為生的‘口糧’如今卻讓我脫了貧。”又到了春耕的季節,望著一塊塊發了芽的種薯被埋進土裏,嵐縣農民康元亮滿心歡喜。從過去的一貧如洗到如今年收入3萬多元,康元亮説這一切都要從特色産業扶貧工程説起。

  嵐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的呂梁山北麓,由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含鉀高,具有種植馬鈴薯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嵐縣將發展馬鈴薯特色産業與扶貧工作結合,全力實施馬鈴薯産業減貧工程。換種子,調價格,創品牌,三管齊下,加快全縣脫貧步伐。

  嵐縣副縣長劉思昭告訴記者,過去農戶種植馬鈴薯多用自留種,産量低、品質差、還容易染病,為了給農戶提供好種子,近年來縣裏建成了呂梁市最大的脫毒馬鈴薯繁育基地,實施了原種繁育項目800畝,讓全縣的減貧對象都享受到了“戶有半畝微型薯保優種,戶均1畝一級薯保增收,每人平均1畝綠色薯保脫貧”的優惠政策。如今全縣已基本實現了優良種薯的全覆蓋,馬鈴薯産量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為了調控市場價格,嵐縣去年新建了兩座9000平方米的半埋式恒溫薯窖,實現了3萬噸成品薯的錯峰銷售。同時,政府每年投入300萬元以上給“嵐縣馬鈴薯”打廣告,提高了馬鈴薯的知名度。這些舉措使嵐縣馬鈴薯的價格一路上漲,去年薯農的收益較前年幾乎翻了一番。

  目前,嵐縣馬鈴薯産業扶貧初見成效。去年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30萬畝,年産48萬噸,農民馬鈴薯産業每人平均純收入2260元,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一半以上,約8000人靠馬鈴薯産業實現了穩定脫貧。

  精加工,上餐桌,延伸産業增收益

  馬鈴薯的産量上去了,後期加工的短板隨之顯現。幾年前,整個嵐縣的馬鈴薯加工轉化率還不足20%,全縣沒有一家省級加工龍頭企業,僅有的幾家企業也都面臨著規模小、加工能力弱、缺少高附加值産品的困境,嚴重制約了馬鈴薯産業的發展。

  為此,縣政府近年來狠抓加工,延伸馬鈴薯産業的鏈條,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去年政府扶持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宜芳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30噸/小時精淀粉和年産1000噸馬鈴薯粉條、粉絲的兩條生産線,年加工轉化馬鈴薯7萬余噸。加上其余100多個加工作坊和合作社,目前全縣年加工轉化馬鈴薯可達10萬噸,以粉條粉絲、淀粉為主的産品達到20多個。

  此外,縣政府還組建了馬鈴薯主糧化推進團隊、嵐縣馬鈴薯宴研發行銷團隊,研發出了108種馬鈴薯美食,注冊了嵐縣“馬鈴薯宴”商標品牌。通過“粗糧細做”,將原本只作為主食的馬鈴薯加工成了一道道精美的菜肴。

  在第七屆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上,嵐縣馬鈴薯宴中的23道菜品入選“薯博會100馬鈴薯美食榜單”,其中燕窩玉餃更是獲得了“十大主食”的第一名。

  搞旅遊,做餐飲,升級産品賣文化

  嵐縣馬鈴薯賣得火熱,與馬鈴薯相關的旅遊、文化等産業也在逐漸形成,諸如馬鈴薯花旅遊節、農家樂等附加産品也應運而生,幫助許多人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沒想到馬鈴薯開花也有那麼多人來看。”説起去年的“馬鈴薯花開了”旅遊文化節,嵐縣河口村村民老王記憶猶新。老王説,7月份的河口村,漫山遍野開滿了馬鈴薯花,原本司空見慣的場景,卻因為旅遊節的舉辦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上萬名遊客,小小山村一時間變得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2015年到2016年,嵐縣連續舉辦了兩屆“馬鈴薯花開了”旅遊文化月活動,引導全縣發展休閒農家樂。據河口鄉黨委書記梁建光介紹,目前河口鄉有農家樂示范戶16戶,其中有4戶貧困戶,在去年舉辦“馬鈴薯花節”的時間裏,全鄉接待遊客近2萬人,貧困戶戶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黑龍江代表團抵達北京
    黑龍江代表團抵達北京
    肯尼亞遭遇嚴重幹旱
    肯尼亞遭遇嚴重幹旱
    五年,四個藏族牧民家庭的攝影紀實
    五年,四個藏族牧民家庭的攝影紀實
    歐盟白皮書提出“27國歐盟”的五種設想
    歐盟白皮書提出“27國歐盟”的五種設想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55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