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河道保潔員:既掃凈了“水路”,又掃出了“脫貧路”
2017-02-08 11:12:2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昌2月8日電(記者胡錦武)正月十一,初春的細雨打在臉上,冰冷刺骨。56歲的劉發祥像往常一樣,在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信江上忙碌開來:打撈河面垃圾、清理水葫蘆、巡查河道環保情況……

  “過去起早摸黑打魚,一天頂多就掙個100塊錢,現在到江上‘掃’一天‘水路’能拿200塊!”昔日的漁民劉發祥一邊用網兜嫺熟地清撈著河灣處的水葫蘆,一邊樂呵呵跟記者算起了收入賬。

  劉發祥是江西鷹潭市信江新區夏埠鄉灘上劉家村村民,和村裏許多人一樣,世代傍水而居打魚為生。隨著當地啟動城市新區建設,村裏幾百號人都住進了政府統一規劃的自建安置房,成為“新市民”。

  雖然住進了寬敞的4層樓房,但遠離江邊,讓劉家村的不少村民們失去了生計。“當年蓋完房子,補償款已所剩無幾,後面的生活也沒了著落。”61歲的村民劉方茂説,因為沒有打魚種田以外的其他生存技能,家裏經濟狀況也日漸窘困。

  直到村裏“能人”劉樟良的出現,才讓劉發祥、劉方茂等20多名生計無著落的村民找到了新的“財路”。

  幾年前,辦了十多年採砂場的劉樟良在採砂業整頓大環境下轉行,幹起了“掃水路”的行當,那些過去靠水吃水的漁民成了劉樟良眼中難得的“資源”。“在江面上作業必須水域熟、水性好。”劉樟良説,在別人看來,這些老漁民毫無用處,對我來説,他們卻是“寶”。

  “以前採砂雖然辦了合法手續,但畢竟是破壞環境,現在幹的是保護環境的事,算是在‘贖過’吧。”劉樟良告訴記者,他過去幾年先是跟鷹潭市水利局簽訂協議,由政府出資,他負責組織人員清理信江鷹潭段的江面。

  2015年底,江西全面實施河長制,將是否實現河暢水清作為重要的考核問責依據,鷹潭市也隨即組建了河湖管理保護綜合執法支隊,並由支隊購買社會服務維護河湖環境。抓住這一時機,劉樟良成立了一家環保公司,與多家公司競爭政府“掃水路”這一“環保項目”,並于2016年成功中標。

  “參與‘掃水路’,每年的收入能有2萬元左右,生計不用愁了。”劉發祥説,祖上世代靠著信江生存,現在每天看護好這條“母親河”,也算是對它的一點回報吧。

  由于從爺爺輩開始就在信江上走水運謀生,在船上出生的劉方茂對信江更有著不一樣的感情。“把江面打掃幹凈了,心裏也更舒坦了。”劉方茂説,沒想到自己與信江最後還能以這種“互利”的方式依存下去。

  “既掃了‘水路’,又為困難群眾找到了‘脫貧路’,兩全其美,何樂不為?”鷹潭市河湖管理保護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桂斌認為,隨著日益嚴厲的環保政策推行,採砂、打魚都受到嚴格控制,讓採砂者變為環保者,讓打魚人變成護河人,也是“掃水路”更大的意義。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430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