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中國成立後涌現過哪些優秀的縣委書記?
2015-06-09 10:33:54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焦裕祿紀念館。

   2015年5月,根據《推選和表彰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通知》要求,中共中央組織部計劃在今年“七一”前夕,于全國范圍內表彰一批優秀縣委書記。這是時隔20年後首次遴選全國優秀縣委書記。“郡縣治,天下安”,縣委書記為政一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995年6月,中組部遴選出100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加以表彰,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樹立楷模。其正值建設中國特色市場經濟體制的開端,在選拔優秀縣委書記的過程中也打下了深刻的時代烙印。不僅如此,新中國成立後每一個時代的縣委書記其職責也都不同,優秀之處各有不同。

   焦裕祿:縣委書記的楷模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全面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同時還刊登了《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社論。隨後,全國各種報刊先後刊登了數十篇文章和通訊,在全國掀起了一個學習焦裕祿的熱潮。此時,焦裕祿去世已經兩年。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後“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1962年焦裕祿擔任蘭考縣委書記時,正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困難時期,國家百廢待興,“縣委書記的職責能力主要體現在組織和領導人民群眾如何擺脫貧困,戰勝挑戰方面。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眾所周知的焦裕祿。”中央黨校教授謝志強説。

   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在開頭寫道:“1962年冬天,正是豫東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鹼三害最嚴重的時刻。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20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30多萬畝莊稼,鹽鹼地上有10萬畝禾苗鹼死,全縣的糧食産量下降到了歷年的最低水準。”

   這就是焦裕祿將要面臨的蘭考。

   抗爭困難的過程中,焦裕祿病了。焦裕祿到地委開會,地委負責同志勸他住院治療,他説:“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離不開!”

   當他不得不踏上離開蘭考去治病的火車時,他還鄭重地布置了最後一項工作,要縣委的同志好好準備材料,當他回來時,向他詳細匯報抗災鬥爭的戰果。

   治理“三害”的過程中,焦裕祿付出了極大的精力以及革命精神,他帶領全縣人民頑強鬥爭,奮力改變蘭考貧困面貌,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利益死而後已,留下了偉大的焦裕祿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並且這樣評價焦裕祿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

   “四化”幹部:開創改革新局面

   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讓中國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發展經濟成為新的呼聲。這一時期,山西原平縣縣委書記呂日周是代表之一。

   1983年,在山西省委農工部工作的呂日周,被破格安排到山西省唯一的改革試點縣原平擔任縣委書記。他根據當地農民的改革實踐,創造發展了一種嶄新的城鄉經濟組織形式,即風靡一時的“政府搭臺,群眾唱戲”,使三年之後的原平縣實現財政收入相當于周邊12個縣總和的佳績。風靡一時的電視劇《新星》,即以呂日周為原型塑造了縣委書記李向南的形象。

   1992年1月17日,88歲的鄧小平坐在南行列車上開始了他的南方之行。鄧小平提出“要抓緊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力爭國民經濟更好地上一個新臺階”的要求,為中國走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

   同年,黨的十四大召開,正式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謝志強表示,改革開放後全國工作的重點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領導幹部必然承負前所未有的重擔,開創新局面。這時,無論是家庭聯産承包、企業改制、基層政權建設,還是招商引資、幹部制度改革、推進依法辦事進程,工作中的“千條線”都須向縣委書記的“針眼兒”裏穿。

   原中組部部長張全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那個時候,組織工作特別是幹部工作是圍繞著改革開放和實現四個現代化進行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著力貫徹幹部“四化”方針,即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他在1994年擔任中組部部長時,正好是十四屆四中全會後,中央對組織工作特別是幹部工作專門作出了決定,要加強黨的建設。

   思想建設方面的措施之一就是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幹部隊伍的建設。

   制度建設方面就是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1995年,正式頒布了《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995年中組部表彰了100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他們的群像所體現的是銳意改革、公道正派、敢于創新、德才兼備,民主集中,以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優秀品質。

   樹典型:新時代的必然選擇

   1995年6月,中組部表彰的這100名全國優秀縣(市、區)委書記,是從2800多人中精心遴選而來,入選幾率僅為3.5%。

   發展經濟的重要性在當選的秦振華身上體現得很明顯。1992年,已滿56歲的秦振華,被蘇州市委提拔為張家港市委書記。此前,他擔任楊舍鎮黨委書記14年,將這個窮鎮變成了蘇州名鎮的排頭兵。主政張家港後,他瞄準周邊的先進縣(市),公開叫板,在5年內改變了全市落後面貌,也激活了當時蘇南縣域經濟的“一池春水”;張家港一口氣拿到了34個全國先進稱號、37個全省先進稱號。

   20年過去了,其中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如杜家毫、毛萬春、李玉妹、于迅、陳倫、陳光、胡曉華、饒益剛、王三堂等,他們仍然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新的貢獻。

   統計顯示,其中毛萬春、羅黎明擔任縣委書記時僅為32歲,李玉妹、于迅、陳光僅為35歲,杜家毫、陳光志等僅為38歲。

   幹部年輕化也是當時的主要改革方向。1995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抓緊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通知》,提出“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遷就照顧以及憑個人好惡選人等思想障礙”,“形成由不同年齡層次的幹部組成的梯次結構,年輕幹部所佔比例要有較大的提高,保證有一批30多歲、40多歲的優秀年輕幹部能及時選拔進縣以上黨政領導班子”。年齡上的優勢很是明顯。

   “時代的發展必須要求要樹立時代的縣委書記的典型代表,鼓舞人心、發展經濟。”中央黨校教授、黨建專家張希賢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

   他認為,遴選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是時勢和發展中的中國當下的“英雄”的結合。在他看來,此次時隔20年再次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是當下深化改革、依法治國、依法治黨、從嚴治黨大背景下樹立新的時代楷模的必然選擇,“作為基層政府中重要的官員,縣委書記在新時代所擔當的任務十分艱巨,必須樹立典型,同時清查違規違紀的人員。”(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王騰騰)

+1
【糾錯】 責任編輯: 谷玥
新聞評論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3127895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