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老北京”柔性勸阻 天壇公園臥客少了
2017-07-08 07:21:52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遊客在天壇公園丹陛橋扎堆兒躺臥現象近期引起社會關注。為了更好地保護這處世界文化遺産,讓中外遊客感受天壇文化,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和首都精神文明辦攜手展開柔性勸導,一些“老北京”引導員對不雅行為展開勸阻,效果顯著。

    昨天下午6時,記者在丹陛橋區域看到,首都文明辦10多位公共文明引導員正協助天壇公園工作人員在現場維護遊覽秩序。

    59歲的“老北京”龔金英身著“檸檬黃”,拿著一疊文明遊覽的倡議書站在丹陛橋一側。她告訴記者,從本月5日開始,天壇公園50名職工與首都文明辦20多位文明引導員分成兩班,每天下午5時在天壇公園分區域、網格式開展宣傳引導,倡導文明遊覽。

    有著豐富溝通經驗的龔金英説,北京人講究“有裏兒有面兒”,只要道理講透了,都會理解。

    記者在現場看到,從下午6時30分到晚上9時30分靜園,已沒有一例在丹陛橋坐、躺的現象。

    這背後,柔性勸導起了大作用。

    柔性勸導第一招,講文化。

    丹陛橋為天壇內壇的主軸線,是連接祈年殿和皇穹宇的南北大道。因為道路下辟有一個券洞,與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體交叉,因此稱橋。丹陛橋南端高約1米,北端卻高約3米,由南向北逐漸升高。

    一位外地遊客走過丹陛橋,拉著龔金英問:聽説這個橋能治病,是真的嗎?龔金英笑著説:“哪有科學依據?您別聽傳聞!再説躺著、坐著也不文明啊。您看,這個橋北高南低倒是事實。您從南走到北,步步高升,這寓意多棒!”遊客聽了連稱有理,從南往北一步一步“討吉利”去了。

    龔金英説,北京人認老例兒。因此公園和文明辦特別安排了年紀稍長、溝通經驗豐富的“老北京”到現場。“就像老街坊跟你聊天兒,把道理説開了,大夥兒都能理解。”

    這是柔性勸導第二招:講老例兒。

    晚7時左右,一位經常來此乘涼的大媽帶著小孫子來到丹陛橋附近“觀望”,見沒有一個人在丹陛橋上“躺臥”,拉著龔金英抱怨:“怎麼就突然不允許了呢?”

    “小孫子多大啦?真可愛!”龔金英説著,給小寶寶遞上一張文明遊覽的倡議書。

    拉近了距離,龔金英對大媽説:“您來公園我們特別歡迎,但是要文明遊覽。您看,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産,咱們不能為了自己一時舒服,給老祖宗丟臉,給北京丟臉啊!”

    大媽嘀咕著説:“只是累了躺一會兒,平時也不總躺著。”

    “可是咱們心裏都知道,這個行為起碼不雅觀吧?”

    “那倒是。”大媽點點頭。

    最難勸的,是常年來此躺臥的附近居民。工作人員採取了柔性勸導第三招:同理心。

    龔金英説,7月5日剛上崗的時候,一位40多歲的男同志直接坐在了丹陛橋上。她走上前,蹲下身子,讓自己的視線和遊客的視線保持水準,然後勸導他不要在此坐臥。“怎麼啦?你管得著嗎?我來這兒好幾年了!”龔金英説:“我理解您跟天壇公園有很深的感情,正是因為這樣,我們都希望它能更好不是?您看,您坐下了,就會有其他人坐在這兒,確實不雅觀吧?”經過一番勸説,男遊客有所松動,但礙于面子,不願意離開。龔金英知道,他想要一個“臺階”,于是主動説:“我攙著您去旁邊休息吧?”“別別別!您可別!我自己走吧。”男遊客站起了身。隨後,公園工作人員向他介紹了公園裏的其他特色景點,以及健身區域。男遊客心平氣和地離開了。

    通過耐心細致的勸導,備受關注的天壇丹陛橋上市民扎堆兒倒臥做“理療”的場面有了根本改觀,丹陛橋遊客不文明行為治理初見成效。據介紹,今後公園將深化舉措,研究制定文保單位的長效保護機制,加強遊人和市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和公共場所文明行為的宣傳引導,讓市民遊客和社會組織參與到公園治理中來,使來園遊客成為“文明主人翁”,共同推動精品公園建設,讓天壇公園真正成為展現歷史文化的名片和北京城市文明的亮麗窗口。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磊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青海省可可西裏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中國青海省可可西裏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90後大學生回鄉創業引種“拇指西瓜”
    90後大學生回鄉創業引種“拇指西瓜”
    海軍航母編隊抵達香港
    海軍航母編隊抵達香港
    湘江長沙段退出警戒水位
    湘江長沙段退出警戒水位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5431112128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