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以下簡稱:重藝)枇杷山,綠意盎然的枇杷樹上挂滿了圓潤可口的果子,茂密的樹林與遠處的藍天相互映襯,一場被賦予了文化內涵的藝術畫卷在此徐徐展開。
從一座枇杷山,到枇杷藝術節,重藝正緊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內核,依託豐富多元的主題活動,將高校文化與藝術的內涵不斷具象化延伸,已然打上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標籤”。

重慶文藝職院第三屆枇杷藝術節開幕式現場。
打造獨特IP 傳播六“美”主題
“本屆枇杷藝術節貫穿‘德、智、體、美、勞’五育元素,進一步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推進‘三全育人’典型學校培育建設走深做實。”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梁躍&&。
5月11日,隨着青春製造文藝晚會閉幕,這個在重藝校園裏持續了多天的學生“狂歡”落下帷幕。
枇杷藝術節到今年已是第三屆,圍繞“認知美”“體驗美”“鑒賞美”“展現美”“傳播美”“設計美”六大主題板塊,從形式到內容注重創新與特色。活動期間,重藝組織開展“枇寶寶”知識競答、社團風采展、創意集市、“重藝風采”青春快閃、吉祥物原創IP設計大賽、交響樂團音樂晚會等活動,加強學生社交與創造力。

重慶文藝職院成熟的枇杷壓滿枝頭,和學校風車形成美好畫面。
在創意集市上,重藝學生化身“攤主”,各自拿出看家本領。限量版的氣球玩偶、編織手作、DIY娃娃、塗鴉等新奇好物推出,不僅向大眾傳播重藝人風格,又“秀”出了學生們的生活態度。
藝術節期間,重藝學生除了漫步枇杷山,參與枇杷採摘,感受收穫喜悅外,學校還邀請了非遺大師、藝術名師、技能技藝大師開展培訓,從思想與認知上,提升重藝學生們的美學鑒賞水準。
李嘉,是重藝學前與藝術教育學院一名大一的學生,今年是她第一次參加枇杷藝術節,在藝術節期間和同學們玩得不亦樂乎。她慨嘆,“藝術節不僅好玩,通過各種活動也學到了很多知識。”
在重藝求索樓和博藝樓,一幅幅充滿設計感與創意作品被整齊地擺放在展廳,有來自該學校藝術設計學院的寫生、插畫以及學生優秀的畢業作品。藝術展不僅展出的學生作品,也成為了展示學生創造創新能力的舞&。

社團風采靚重藝,漢服社社團學生正在向感興趣的同學展示手工藝品。
注重“文旅”融合 “做靚”枇杷藝術節名片
“枇杷山,是重藝的一個獨特生態資源,以前每到枇杷成熟的時間,學生們都是自主上山採摘,如今,枇杷藝術節將學生們組織起來,一起學習、參與活動,這成為了文化教學實踐的一大成果。”梁躍説。
自第一屆枇杷藝術節舉辦以來,重藝每年都會為學生舉辦服務文旅融合、展示文藝特色的文藝活動。
在梁躍看來,枇杷藝術節是重藝對“藝術”的詮釋,豐富的校園活動能助力學校藝術專業教學的同時,也成為了重藝文化育人的教學特色。
緊扣“藝術”二字,重藝將枇杷藝術節的內涵進行了拓展,結合音樂、舞蹈、戲劇表演、藝術設計等專業特點,將學生“帶”出校外,通過“文旅産教融合”的模式,進一步讓學生增強社會實踐能力。

重慶文藝職院黨委書記梁躍帶領師生走入鄉村開展活動。
今年2月,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與北碚區金刀峽鎮人民政府共建鄉村振興學院。“該學院以鄉村為課堂,把準産教融合強教培質量,把實訓室放在鄉村裏田壩邊。”
音樂學院走入古鎮開展了“偏岩親水音樂會”,組織近百名師生為群眾送去了悅耳動聽的音樂,讓現代交響樂與古鎮古風古情進行了融合。

重慶文藝職院音樂學院師生組織開展偏岩親水音樂會。
舞蹈與戲劇學院先後兩次組織專業教師走進古鎮、深入生活采風,收集創造素材。舞蹈表演專業學生在古鎮開展“青春舞蹈快閃”活動,為古鎮吸引了大批游客流量。
藝術設計學院發揮多次參與鄉村、企業農副産品包裝設計的專業優勢,為金刀峽鎮設計了一批農副産品包裝。學院組織500余名學生背上畫板,深入鄉村各個角落,利用一週時間,以手中的畫筆記錄古鎮的風景、人文和變化。這些作品在鄉鎮的端蒙書院展示,不僅成為了學生們的畢業成果,也讓到此的游客們品味古鎮美景,體驗這一藝術欣賞打卡點。

重慶文藝職院藝術設計學院師生參加小學延時服務。
這些僅僅是重藝打造文化名片的一個縮影。重藝還與金刀峽小學開展合作共建,派出師生為小學生們開展美術類課程的延時服務教學,讓當地小學生能夠學習到不一樣的美術創作技巧。
“重藝正在通過將文化、藝術、旅游進行深度融合的辦學理念,‘做靚、做強’重藝枇杷藝術節品牌,構建立體化‘五育並舉’的文化藝術類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梁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