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3高考迎來倒計時 專家拆解志願填報困惑與痛點

  新華網重慶3月29日電(記者谷訓)還有2個多月即將迎來新一輪高考,新高考改革不斷走深走實的背景下,高考志願填報如何平衡專業、院校、未來發展行業、城市等關鍵因素?新高一學生如何選科?中學、家長、高校、社會四方如何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近日,一場面向重慶家長的高考志願填報與學業規劃公益指導講座在重慶市江北區召開,專家就家長和考生關心的問題做了詳細介紹。

  考生填報高分要避雷、中分別設限、低分要避險

  講座現場,生涯與學業規劃指導專家、陜師大重慶校友會副會長焦潤澤副教授説,高分段考生填報時一定仔細甄別大類招生的志願選項。在填報時如果考生沒有仔細查驗專業大類中是否有不能接受專業,未來分流到個人不喜歡的專業將會面臨本科階段學習和未來深造就業時的諸多困難和問題。

  其次,對於中分段尤其是分數超過特控線不多的考生來説,新高考錄取到優勢專業的難度比以往更大。近兩年在一批次招錄的熱門專業的分數逐年看漲。中分段考生應該把選擇專業與院校的視野放開,走出川渝地區大膽選擇去外地二三線城市的好大學就讀。

  對於低分段本科壓線的考生來説,保本科專業的成功率比以往按院校錄取時難度更大。這是因為新高考按專業錄取時,各專業招生數較少、每年位次存在不小的波動,這給本科壓線考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所以低分段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把本科和專科志願選項都利用起來,才能保證不滑檔不落榜。

  新高考志願填報的底層邏輯是做減法

  焦潤澤説,專業、大學、城市這三個要素在填報時要有舍車保帥的決心,保留最重要的一個。家長更不能抱着空着就吃虧的心態去把所有批次都報考上,要考慮清楚是否能夠接受這些特殊專業錄取時的“附加條件”。

  錄取風險上要注意單獨設置招錄門檻的專業,如:要求考生單科成績須達到120分;要求考生的身高、視力、色覺符合招生條件否則會被退檔。在制定填報方案的時候,考生和家長應該設置合理的院校梯度,衝不要盲目瞎沖浪費志願機會。此外,還要仔細辨別專業,如眼視光醫學和眼視光學,前者能當醫生,後者不能當醫生。甚至有考生錄取到這類專業後進入大學才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專業,最後選擇退學復讀。

  新高一考生選科應更多關注緊缺人才培養

  焦潤澤介紹,在“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這意味着高等教育已經從大眾化階段過渡到了普及化階段。對比2024年與2021年《在渝招生普通高校招生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説明》發現,新的選科要求中,高校在物理類招生專業計劃投放上更加強調“物理+化學”組合的重要性,這些選科要求與教育部加大緊缺人才培養,增加理工農醫類本科招生比例直接相關。這意味着中學生未來升學深造及就業都需要追溯至高一選科,所以要提前把好選科這一關。

  有志於未來從事科研領域的高分段考生不要錯過強基計劃

  2020年1月教育推行的強基計劃是為了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焦潤澤解讀説,強基是跳出原有招生的狹隘範疇,強調拔尖創新人才從選拔到培養的全鏈條打通。每年高三學生在高考當年的4月份就需要錨定強基計劃的目標高校。強基計劃順利錄取後高校實行導師制、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如果中學生有志於未來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高精尖崗位,強基計劃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成才發展通道。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947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