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市級部門區縣負責人談高品質幹好市委“一號工程”

  1月28日召開的重慶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以下簡稱“推進大會”)提出,要把雙城經濟圈建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來謀劃推進,作為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聚焦“兩中心兩高地”戰略定位,以建成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新范例為統領,爭當西部地區高品質發展排頭兵,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勇當內陸省份改革開放探路先鋒,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在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上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

  如何高品質幹好“一號工程”?即日起,本報邀請相關市級部門、區縣負責人參加“重報圓桌會”,看看他們有怎樣的謀劃。

  為什麼是“一號工程”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任務,是加快建設現代化新重慶的重要戰略機遇,把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向縱深推進,既是加快建設現代化新重慶的重要抓手,也是重慶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的“落地之作”。

  目標任務

  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向縱深推進,強化規劃、政策、項目、平臺協同,努力取得更大突破性進展、打造更多標誌性成果,引領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展現新作為、邁出新步伐、見到新氣象。

  路線圖

  聚焦目標任務,抓好“十項行動”和重點任務清單,實現城市能級、基礎設施能級、産業能級、改革開放能級、生態環境保護能級、生活品質能級的大幅躍升。

  如何推進

  作為重慶“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這是一項係統工程,要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找準工作抓手、改進工作方法、健全工作體係,廣泛凝聚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強大合力。

  嘉賓:

  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 左永祥

  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程文迪

  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彭世權

  萬州區委副書記、區長 聶紅焰

  川渝高竹新區黨群工作中心主任 李佳

  市發展改革委

  推動全市域融入雙城經濟圈建設

  推進大會強調,要聚焦目標任務,抓好“十項行動”和重點任務清單,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

  市發展改革委是“十項行動”的牽頭抓總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左永祥表示,全市發展改革部門首先要做的,是以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統領,推動全市域融入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此,市發展改革委將制定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政策舉措,編制完善中心城區重點功能片區專項規劃,謀劃建設現代都市功能新場景,增強中心城區極核功能;完善同城化體制機制,提升主城新區人口、産業等綜合承載能力;制定實施新一輪“兩群”地區建設政策舉措,引導各區縣發揮比較優勢、打造發展勝勢;量身定制橋頭堡城市産業承接及發展方案,促進成渝地區中部崛起;持續做強10個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平臺,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

  其次是以改革開放為先導,激發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動能。主要包括:加大數字化變革、市場化改革等基礎性、牽引性改革力度,加強改革係統整合;全力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推進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抓好世界銀行新一輪營商環境評估和中國營商環境評價;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切入點,優化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貨運布點及功能整合;加快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形成一批制度型開放成果;以“三資”聯動為抓手,推動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廣PPP等投融資模式,持續深化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爭取在産業園區、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同時,全市發展改革部門將以惠民有感為目標,努力讓全人群共用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果。”左永祥表示,主要舉措包括:制定和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計劃;滾動辦好15件重點民生實事,“一縣一策”支援重點區縣發展,打造便捷生活行動“升級版”;深化實施雙碳聯合行動,完成能耗雙控國家下達目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計劃實施1117個年度市級重大建設項目,著力完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

  此外,市發展改革委將以優化機制為突破,建立健全向上爭取機制、賽馬比拼機制、服務區縣機制,完善“項目化實施+專班化推進”運作方式,推動一批重大項目順利落地、加快實施,保障一批重大改革順利推進、快出效果。

  兩江新區

  加快打造“雙城”“雙核”中的“極核”

  “兩江新區將攜手天府新區建立常態合作機制、突出重點合作事項,加快打造‘雙城’‘雙核’中的‘極核’。”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程文迪表示。

  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著力推進“五個聯動”:一是産業聯動,汽車、電子等八大産業聯盟集聚了會員企業近500家;二是開放聯動,開行了成都、西昌、攀枝花等鐵水聯運集裝箱班列,果園港在成都公路口岸打造無水港;三是公共服務聯動,311項“川渝通辦”事項納入異地通辦綜合窗口,實現了社保互辦互認;四是人才聯動,推動職稱互認,聯合招引優秀人才,並互派幹部挂職(頂崗)鍛煉;五是創新聯動,兩江協同創新區與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滬渝協同創新中心達成三方合作。

  程文迪介紹,今年,兩江新區將進一步找準切入點、抓實共贏點,努力取得更大突破性進展、打造更多標誌性成果。

  在城市能級上,高標準做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謀劃兩江新區新一輪片區功能、産業能級提升的重大項目,加快推動寸灘國際新城、禮嘉悅來片區、水土新城、龍盛新城建設;

  在基礎設施能級上,投資340億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成渝中線高鐵等交通廊道建設,進一步提升與成都、天府新區、廣安等地的互聯互通水準;

  在産業能級上,推動共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資訊兩大萬億級産業集群,加快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承載體暨衛星互聯網産業園、兩江生命科技城等産業載體建設;

  在改革開放能級上,進一步發揮果園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打造國際多式聯運樞紐基地,加快推動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重慶自貿試驗區核心承載區建設;

  在生態環境保護能級上,加快百園之城建設,推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聯動打造成渝地區雙城氣候投融資示范先行區;

  在生活品質能級上,加快兩江市民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民生項目建設。

  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

  統籌“科産城” 攻堅三個“十大重點項目”

  推進大會召開當天下午,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就召開了落地推進會,係統謀劃科學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十大標誌性項目(事項)。

  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彭世權説,下一步,將對標對表“一號工程”部署,照圖施工、打表推進,清單化、項目化、事項化抓好落實,統籌“科産城”三篇文章,完善“原始創新+産業協同創新+産業化落地”的産學研協同創新體係,在扎實幹好各項工作的基礎上,集中攻堅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等“十大重點科技創新項目”、西部數字醫療産業園等“十大重點産業發展項目”和金鳳軟件園等“十大重點城市建設項目”。

  特別是把科學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十大標誌性項目(事項)作為有形抓手和有效載體,全力推進全國首個跨區域科學城(西部科學城)建設意見獲國家批復,全國首個跨區域綜合性科學中心(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獲國家批復,重慶首個國家備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質性建設,首個國家實驗室重慶基地落地建設,全國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舉辦,智能網聯汽車實驗室和重慶汽車電子産業園為主導的全市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特色示范區、硅光産業園及硅光量産線開工建設,全市首個市級實驗室金鳳實驗室二期建成投用等,加快形成一批有辨識度、有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推動科學城建設成型成勢、出新出彩,為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貢獻科學城力量。

  萬州區

  抓好五方面工作 推進萬達開統籌發展

  萬州區委副書記、區長聶紅焰表示,萬州區將以《推動川渝萬達開地區統籌發展總體方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為契機,進一步在加強自身建設、推動合作發展上拉高標桿、奮勇爭先,努力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作出新貢獻。

  一是著力打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樣板區,在生態共保上奮勇爭先。實現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6.8%,保持長江幹流萬州段水質穩定達Ⅱ類,主要次級河流水質達Ⅲ類以上,爭創市級綠色工廠2家。聯動開州創建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聯動達州、開州源頭治理大氣污染,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穩定保持在340天左右。

  二是著力打造全國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在共聯互通上奮勇爭先。加速構建“七高八普、二環九射多聯、一空一港”立體綜合交通體係。加快推進成達萬、渝萬、渝西等高鐵,萬達直線、開萬梁等高速公路建設,提速新田港二期建設,開工小周危化作業區、新田港散貨聯運區,竣工投用萬州機場T2航廈等。

  三是著力打造川渝東北重要經濟增長極,在産業共興上奮勇爭先。壯大“5+10”現代化工業體係,努力實現規上工業産值增長25%以上,聯動達州、開州共建萬達開新興産業合作示范區,推動萬州經開區與達州高新區共同申報第二批“雙城經濟圈”産業合作示范園區。此外,還將深化“4+4+2”現代化服務業體係,提質“7+5”現代化農業體係。

  四是著力打造川渝東北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在服務共用上奮勇爭先。優化萬州“一軸三核九組團”城市發展格局,做靚“三峽江城·平湖萬州”城市名片。增加優質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推進城鎮化率達到70.4%。

  五是著力打造雙城經濟圈統籌發展創新先行區,在改革破題上奮勇爭先。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25條優化營商環境“升級版”舉措,謀劃第二批萬達開特色通辦事項和2023年萬開雲便捷服務事項。聯動達州、開州探索水電油氣等要素成本一體就低享受、招商稅費等優惠政策一體就高獲得改革,打造成渝地區一流、川渝東北最佳營商環境。

  川渝高竹新區

  六方面發力 開啟成勢見效攻堅年

  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支點和前沿陣地,川渝高竹新區如何向縱深推進“一號工程”?

  川渝高竹新區黨群工作中心主任李佳表示,川渝高竹新區將以“項目突破年”為抓手,在夯厚度、拉骨架、興産業、探路徑、固本底、塑形象等六方面發力,努力在落實國家戰略中打頭陣、作示范。

  夯厚度,就是不斷增強城市承載能力,深入實施“美麗高竹、宜居新區”建設行動,高標準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帶、鄉村振興示范片,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産城景鄉深度融合的“橋頭堡”城市。

  拉骨架,就是加快構建快捷交通體係,全力構建外聯“大通道”、市政“內迴圈”,以全面融入重慶中心城區“半小時”通勤圈為目標,完善新區內部溝通性交通體係,基本形成以交通組織為基礎的城市骨架。

  興産業,就是協同發力做實産業支撐,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核心零部件為主導,以都市近郊現代農業和生態文旅康養為支撐的“2+1+1”現代産業體係,力爭全年新引進5億元以上項目5個,10億元以上項目2個,合同投資額達到100億元以上。

  探路徑,就是創新跨省域共建新模式,圍繞創建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國家級試驗區,拓展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5318”改革成果,推進更多事項跨行政區辦理。

  固本底,就是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持續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塑形象,就是持續提升新區品質內核,全面實施建成區“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推進竹苑、香爐山等市政設施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平安寨安置房及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全面提升新區綜合配套能力。

  專家解讀>>>

  從全國大局讀懂重慶“一號工程”

  城市化與區域創新極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重慶大學國家級特聘教授 姚樹潔

  “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來謀劃推進,作為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重慶“新春第一會”上傳出的這一重要資訊,該如何看?我認為,只有站在全國大局的高度,才能真正讀懂“一號工程”所蘊含的深意。

  要把雙城經濟圈建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來看待和推動,其戰略目標是打造成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對“雙核”之一的重慶而言,有責任也有能力發揮更積極、更顯著的作用,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從全國視野分析,2022年中國GDP超過120萬億元,每人平均GDP達到1.27萬美元,距離全球高收入經濟體門檻1.32萬美元僅一步之遙,預計今年可望實現質的突破——這將是中國大幅提升世界影響力的大事件。

  但與此同時,我國經濟仍面臨多重壓力,要實現新突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理應挑起“火車頭”“主引擎”的重擔。從這個意義上説,重慶提出要加快實施“一號工程”,正當其時、正應其勢。

  再從雙城經濟圈的角度分析,不管是看經濟體量、開放程度、産業體係,還是看區位優勢、人口規模等指標,打造“第四極”的基礎是較為扎實的、條件是基本具備的。接下來,雙城經濟圈建設要向縱深推進,實現發展能級的大幅躍升。具體來説,要重點處理好三個關係:

  生産和生活的平衡。作為國家中心城市、中西部唯一直轄市,重慶要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産業能級,打造成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同時,要著力提升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和生活品質能級,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創新之城、開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態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讓人才“近悅遠來”,讓市民安居樂業。

  城市與農村的共用。做大做強雙城經濟圈,絕不是成都和重慶兩個中心城市“獨大”就可以辦到的,必須釋放“雙核”的張力。這意味著,重慶要深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一區兩群”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以雙核引領、雙圈互動、兩翼協同,構建起有效的城市動力源和農村動力傳導體係,既用“極化效應”提升城市能級,又以“擴散效應”帶動周邊區縣及廣大農村地區的發展。

  內部與外部的融通。作為內陸城市,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提升改革開放能級至關重要。因此,重慶要大力推進更高水準改革開放,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品質;要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標桿,在融入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記者 吳剛 彭瑜 龍丹梅 楊駿 張亦築

 

編輯: 李海嵐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93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