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人民小學學生的視頻作品《我把紅岩家書讀給你聽》。視頻截圖
前不久,全國博物館志願服務典型案例入圍名單公布,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申報的“尋找紅岩發聲人”志願服務項目案例入選。
“尋找紅岩發聲人”是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打造的志願服務品牌。“紅岩發聲人”是有一片丹心的紅岩英烈後人,是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是風華正茂的大學生,是活潑可愛的孩子,是每一個講述紅岩故事、傳播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人。
近年來,“紅岩發聲人”通過線下線上&&用心用情宣講紅岩故事,助推紅色基因代代傳。
烈士後人深情講述
2022年“尋找紅岩發聲人”活動以線上形式舉行,共有近180個視頻參選。沙坪壩區名校聯合外語小學學生駱彥希拍攝了視頻《紅岩記憶》。視頻中,她來到重慶·1949大劇院,以小記者的身份採訪了紅岩英烈譚沈明的後人肖紅。
2020年,肖紅曾在“尋找紅岩發聲人”活動中講述二外公譚沈明的故事。今年,她攜手駱彥希,就是希望通過新時代兒童的視角,把譚沈明烈士的故事講給全國大小朋友聽,讓英雄的故事在孩子們心裏埋下種子。
“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可是在每年焚香祭祖時,我都能從爺爺奶奶的口中聽到他的故事……”重慶市人民小學學生王悅嘉是紅岩英烈王敏的後人,她在視頻《我的曾祖父——紅岩烈士王敏》中,將曾祖父的事跡娓娓道來。
王悅嘉的媽媽説,先輩們為了國家和人民付出了生命,作為革命烈士的後代,更要繼承和發揚家國情懷,樹立理想信念,奮發向上。
學校教育是傳承弘揚紅岩精神的一支重要力量。重慶市人民小學有着光榮革命傳統,該校立足學校紅色基因,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創辦紅岩班、周恩來班和桂園新一代中隊,教育引導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去年,該校還組織開展了百童講黨史、百畫繪長卷、百花迎華誕活動,收穫良好反響。
塑造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孩子們不要嬌養,粗服淡飯足矣……”視頻《我把紅岩家書讀給你聽》由重慶市人民小學學生陳思言、葉洪瑋、李延康、官燁熙演繹,講述了江竹筠烈士“托孤信”《獄中致譚竹安書》背後的故事。
重慶市人民小學語文教師謝婷婷是這條視頻的指導老師。在謝婷婷看來,江姐是學生耳熟能詳的名字,但她不僅是一位大義凜然的烈士,還是一位平凡的母親、一個柔情的女人。通過這封“托孤信”,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烈士有血有肉的豐滿形象。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由無數個像‘小蘿蔔頭’一樣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重慶樹人鳳天小學學生何資語在視頻《新中國最小烈士——小蘿蔔頭》中,帶領大家走進歌樂山烈士陵園、紅岩魂陳列館。在相關展品旁,他聲情並茂地講述“小蘿蔔頭”的故事,號召少先隊員向“小蘿蔔頭”學習。
“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生得偉大死得光榮”……看了何資語講述“小蘿蔔頭”的視頻後,網友紛紛感慨留言。
何資語的爸爸説,他很欣慰地看到女兒主動想了解、講述紅岩故事,“在我們這座英雄的城市,紅岩精神無處不在,我很自豪。”
用鮮活的語言發出“青年之聲”
很多大學生也成為“紅岩發聲人”。重慶工商職業學院與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合作共建了紅岩文化室,組建紅岩精神講解隊,累計有152名學生加入講解隊。今年,紅岩精神講解隊被評為“優秀紅岩發聲人”。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大二學生、紅岩精神講解隊隊員陶桂月已在紅岩文化室講解過10多場,她夢想著畢業後到博物館、紀念館從事講解工作。這份實踐經歷為她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黨委宣傳部理論教育與文化建設科科長侯海燕介紹,黨的二十大召開後,紅岩精神講解隊還組織開展多場“學習報告 暢談變化 致敬英烈”主題活動,將紅岩故事與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結合起來開展宣講,為師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同時,他們還圍繞“夢想”等關鍵詞錄製微視頻,用親歷的視角、獨到的觀點、鮮活的語言發出“青年之聲”。
像陶桂月一樣,為紅岩發聲的大學生還有很多,重慶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研究生崔立恒就是其中一位。去年,他獲得了“紅岩故事100獎”一等獎。他説:“把紅岩故事講出來,在線上傳播,讓更多人看到重慶革命故事,我覺得特別有意義。”
崇尚英雄才會産生英雄。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正在實施革命文物保護、革命歷史研究、革命精神宣傳、紅色基因傳承、文旅融合發展、文化産業發展創新“六大工程”。紅岩聯線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説,宣傳英雄事跡不能只靠專家學者、講解員,也要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讓社會大眾共同為紅岩發聲。瑩瑩之光必將匯聚成磅礡之力,讓紅岩精神世代傳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