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如何建好“家門口的托育點”?

  重慶的韓先生和妻子是企事業單位職工,兩人有一個2歲多的兒子。一頭需要忙工作,一頭需要照顧孩子,如果沒有老人&&帶娃,很多“雙職工”家庭就要左右為難。

  “也想過就近找一家托育機構,但要麼收費貴,要麼離家遠。”韓先生遇到的難題,也是許多小家庭的煩心事。

  如何進一步完善托育服務政策體系,建好“家門口的托育點”?前不久,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副教授何湘帶領課題團隊,對我市托育服務發展現狀及問題進行了調研。

  現狀

  托育需求空間大,托位使用率卻未過半

  “希望娃兒盡快入托,之前在華都早教的幾個月,寶寶進步很大,因疫情在家由老人照顧,我們時間精力都跟不上。”墊江市民鄒女士因工作和育兒兩難煩惱。

  墊江縣華都早教中心是我市首批托育服務示範機構,現有日托班3個、嬰幼兒45名、教職員工18人,為0—3歲嬰幼兒提供專業托育服務。“除日常照料、看護、膳食、保育等服務以外,我們還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特點,設置不同的課程。”市人大代表、墊江縣華都早教中心負責人陳民介紹。

  正因為看中了托育機構的專業性,每月2200元—2900元的收費標準也在可接受範圍內,鄒女士堅定了讓女兒繼續入托的想法。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將3歲以下的孩子送到托育機構照料。

  據權威調查顯示,現階段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數量約4200萬人,其中,超過三成嬰幼兒家庭有托育需求。

  “重慶的情況也差不多。”通過調研,何湘認為上述結論符合我市現狀。目前,重慶每千人口擁有托位數1.73個,未來托育服務需求空間較大,尤其隨着“三孩政策”到來,未來適齡嬰幼兒對托育資源的需求將會增加。

  近年來,重慶市高度重視托育服務發展,先後將其納入全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市政府重大民生實事和深化醫改重點任務,&&《重慶市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實施方案》。當前,全市共有托育服務機構近1300家,托位5.5萬餘個,托位使用率44.6%。依託婦幼保健機構設立嬰幼兒養育照護指導中心11個,建成全市首批托育示範機構20個,但事實上仍存在托育機構資源分佈不均、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挑戰

  亟待政策落實落細,先讓托育機構“活下來”

  “目前,我市0—3歲嬰幼兒80.46萬人。”作為一名學前教育機構從業者,市人大代表陳民今年上半年牽頭組織了一場業內的座談調研。她介紹,除供給和需求缺口較大外,托育機構資源分佈其實並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而且普惠性托育機構少之又少。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從這個層面看,我們要補的‘課’還有不少。”陳民&&,當前我市托育機構出現運轉困難,托育服務發展徘徊停滯等現象。

  何湘團隊課題報告對此也有類似描述。報告認為,當前,我市托育機構登記備案及監管涉及多部門,運作效率不高、工作協作機制需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銜接不暢通,托育機構生存發展困難,同時托育服務整體水平也存在參差不齊等問題。其中,因投入成本高、招生難度大、抗風險能力弱等因素,現有托育服務機構處於盈利的僅佔19.7%,且多為“托幼一體”機構。如沙坪壩區46家托育服務機構中,盈利的僅有7家。

  據了解,我市多數托育服務機構前期投入超過100萬元,且按照相關規定保育人員與嬰幼兒的固定比例,人力成本開銷大。因傳統養育觀念影響,我市3歲以下嬰幼兒入托率僅為5%。同時,托育機構收費高抑制了需求。如中心城區托育機構平均收費價格為3000元—4000元每人/月,其他區縣為1600元—2600元每人/月,普通家庭較難以接受。

  同時,全市七成托育機構運行不足3年且大多是小微企業,營業時間短、剛性支出大,需進一步落實落細有關支持政策。何湘説,首先要讓托育機構在活下去的基礎上,不斷吸引更多專業人才,提升從業人員能力水平,才能不斷滿足城鄉群眾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建議

  大力發展多元化托育服務,培育社區托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並就今後民生事業發展作出了“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的重要部署。

  當前,我市已明確,至“十四五”末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不少於4.5個。市衞生健康委作為牽頭部門,已建立嬰幼兒照護服務部門會商機制、市級相關部門聯絡員制度和信息推送制度,組織萬州、巴南、潼南、墊江4個區縣,開展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創建。市發展改革委近兩年積極推動區縣實施普惠托育項目達到38個。

  各區縣也結合實際推動當地托育事業發展。如九龍坡區參照學前教育政策,為招收3歲以下嬰幼兒的幼兒園給予財政補貼。巴南區率先&&托育服務機構建設補貼政策,規定對享受中央資金補助基礎上區財政再補助每個托位1000元,並對轄區備案的機構按照梯度予以補貼。

  在保育人才培養上,2021年,教育部印發《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其中嬰幼兒托育服務相關專業新增進目錄。目前,全市有7所本科院校、27所高等職業院校、45所中職學校開辦與托育服務相關專業。全市有14.6萬人次獲得托育服務相關職業技能證書。

  何湘團隊建議,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托育服務政策體系,細化現有政策舉措,大力發展多元化托育服務。如布局以居住密集地區為核心的托育機構,滿足群眾就近送托需求。鼓勵有條件的公辦園和新建園開辦托班,民辦園開設普惠性托班,明確“托幼一體化”財政投入保障,對開設托班的幼兒園予以長期支持。

  同時建議培育社區托育,採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形式,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依託社區提供嬰幼兒照護服務,打造“家門口的托育點”。發展專業托育、鼓勵入戶托育服務,開展全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多種服務形式,支持有條件的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普惠托育服務,將專業化育兒服務延伸到家庭。

編輯: 陳雨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9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