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這棟人才公寓登上“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

 

渝中區中山四路83號公寓,商家正在店裏忙碌(攝于十月十七日)。首席記者 龍帆 實習生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一個月前,剛來主城工作的李昕然入住了渝中區中山四路83號公寓。整潔幹凈的公寓環境,讓她很是滿意。

  起于上清寺轉盤的中山四路被譽為“重慶最美街道”,83號公寓立于街道一側,灰墻白頂,與周圍的桂園、周公館、戴公館等人文建築融為一體,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這讓我對未來工作和生活充滿了信心。”李昕然説。25歲的李昕然是榮昌人,研究生畢業後,她進入主城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工作。

  剛開始她人生地不熟,還擔心找不到合適的地方住。朋友告訴她,公司附近的83號公寓,不僅房間配套齊全,租金還比同地段商品房便宜不少。李昕然喜出望外,第一次看完樣板間,她就簽下了長租合同。

  中山四路83號本是修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單體樓。這幾年,渝中區持續優化人才生態,以區國資公司為平臺,將樓棟部分房屋徵收過來,整體包裝打造成青年人才公寓。今年9月,改造提升後的83號公寓戶型微縮模型,還登上了北京“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中央綜合展區進行展出。

  “我們打造人才公寓,就是想讓各類人才住得安心、舒心。”區國資公司總經理袁聚向記者展示了一幅公寓修繕前後對比圖,斑駁的外墻被粉刷一新,市政設施被統一更換,淩亂的院壩鋪上了透水磚,還新增了花臺、綠植等景觀,包裝提升後的83號樓看上去美觀又整潔。

  為了適應青年人才的需求,他們對每個房間進行了精裝修,房內家電家具一應俱全,大樓配套了休閒書屋、多功能活動大廳等,還提供家政保潔、快遞代收代寄等個性化增值服務。

  如今,83號公寓40多個房間已經被住滿。山東人唐勇軍算是公寓最早的一批租戶,“拎包就能入住,家門口就有地鐵站,上班、出行都很方便。”唐勇軍説,作為剛來重慶打拼的“新市民”,人才公寓帶給他“家”的感覺,也讓他有更多精力投入工作。

  中山四路是渝中區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依托83號公寓改造,區國資公司還進一步盤活了周邊商業,引入新業態、新場景,激發出老街區的新活力。

  在83號底樓,一間臨街的咖啡館格外引人注意。推開店門,裏面已坐了七八位客人。30歲出頭的李好是咖啡館的店主,這會兒,他正將咖啡豆放入研磨機裏,為客人制作招牌手磨咖啡。

  李好還在咖啡館的裝飾布置中融入了自己喜歡的民謠文化。“你看,這面照片墻就是我自己設計的,現在成了店裏最受歡迎的‘打卡點’。”順著李好的指引,記者看到,眼前的墻上張貼著一張張照片,泛黃的相框生出強烈的年代感,客人們笑靨如花,別有情趣。

  李好告訴記者,在樓棟改造前,這一區域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商鋪,業態低端散亂,與周圍街景格格不入。直到去年,區國資公司與重慶建融、新達物業兩家大公司達成協議,一個負責項目招引,一個負責運營管理。

  專業化、規模化的服務,吸引李好把店開到了這裏。上月底,咖啡館正式營業,不到一個月營業額已有2萬多元。

  如今,83號公寓的臨街底商全面升級,一間間咖啡館、鮮花坊、輕食餐吧沿街而立,為老樓增添了新的潮流元素,也為居住在人才公寓裏的青年人才提供了多樣化配套服務。

  人才是第一資源,對城市而言,引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渝中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他們正以中山四路83號公寓為著力點,加快探索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解決外來人才落戶、上學、就業等基本公共服務問題。“通過實現教育、醫療、養老、救助、法律援助等基本公共服務的租購同權,我們希望更多人才在渝中區安家更安心。”該負責人説。

編輯: 陳雨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9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