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角 全市中小學教師
疫情之下,我市中小學教師在忙什麼?11月16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解到,當前不少老師都有了新身份、新角色——白天,他們在線上當“主播”,用一堂堂精彩的網課陪伴孩子們;課餘時間,他們以志願者身份,與社區居民一起戰“疫”。
“在關鍵時刻,我們也要給這座城市‘紮起’!”南華中學教師舒雲奎在電話那頭斬釘截鐵地説。11月9日,舒雲奎申請並成為渝北區追陽專班現場指導組的一員。每天,他主要負責信息收集、綜合協調、流調溯源等工作。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常態,要打大量的電話、長時間盯着電腦屏幕,一天下來,耳朵都嗡嗡直響,眼睛幹澀酸痛。
在重慶市人民小學,也有一群教師志願者隊伍。數學老師尹佳佳在渝中區枇杷山正街社區負責核酸採樣掃碼登記工作。“每天要對1500餘人進行掃碼登記,最初以為這個工作挺簡單的,沒想到一天舉手放下,又舉手再放下……如此反復3個小時,最後手都抬不起來了。”
“線上課堂不同於在教室裏,對內容設計、講解方法、教學技巧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重慶鐵路中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校各學科備課組不定期都會舉行線上教研活動,針對線上教學發現的問題和解決措施進行溝通交流,大家還頭腦風暴,分享教學思路上的新技能、新方法,在線上當“主播”,力求教學效果不打折扣。
“近幾日,飲食情況、睡眠情況、情緒狀態如何?”本輪疫情發生之初,大足第一中學每位學生都收到了這樣一份《心理評估調查表》。為了解學生身心現狀與心理需求,該校邀請了大足區“美麗心靈”輔導團和學校心理教師組成了一支心理輔導專家團,免費為學生開展心理諮詢和疏導服務,並針對由各班主任提供的班級心理問題重點學生名單,開展一對一的心理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