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2022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下稱中新金融峰會)將在重慶和新加坡同步舉辦。重慶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再添助力。
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重慶肩負的重大使命。2021年12月印發的《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重慶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加快推進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11月11日,來自重慶市金融監管局的最新消息稱:重慶近年來在金融機構體系建設、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內陸金融開放創新等方面創下多個全國、西部“第一”或“率先”,目前全市金融業發展勢頭良好,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成效初顯。
壯大金融機構體系
外資銀行保險法人機構數量西部第一
時間倒回到今年夏天。
8月25日,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重慶分行(下稱南商中國重慶分行)在江北嘴揭牌開業,開啟了其在重慶的戰略布局。
南洋商業銀行於1949年創辦於中國香港,1982年在深圳開設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家外資銀行分行。目前,南商中國已在內地擁有近40家分支行。此番入渝,該行欲在未來5年將重慶分行打造成“系統一流、西部領先、區域最大”的外資銀行分行,可謂雄心勃勃。
“重慶具備輻射西部地區的能力,這符合南洋商業銀行服務西部、拓展西部業務的戰略目標。”南商中國重慶分行行長謝明權&&。
像南洋商業銀行一樣選擇來重慶發展的外資銀行還有不少,來自市金融監管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在渝外資銀行分行數量達16家,位於中西部前列。
不僅如此,重慶金融業還創下了多個全國及西部“第一”。
2020年6月,隨着註冊資本超過100億元的中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在渝中區開門迎客,重慶金融租賃企業數量達到4家,位居西部省份第一。
同月,由重慶農商行全資設立的渝農商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江北嘴成立,成為全國首家農商行理財公司、西部首家銀行理財公司。至今,其仍為西部唯一的銀行理財子公司。
2021年6月,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獲批開業。自此,全市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增長至3家,為全國最多。
目前重慶還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農商行——重慶農商行;全市保險法人機構數量(5家)、“A+H”股上市銀行數量(2家)為西部省份第一;小貸行業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全國註冊資本超過50億元的12家小貸公司中,有7家在重慶。
據統計,截至2022年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數量達1919家,實現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和消費金融等20余類金融機構牌照全覆蓋。
“建設西部金融中心,首先要增強重慶金融業的聚集效應和輻射能力。這就需要足夠多的、實力強的金融機構。”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説,目前來看,不斷壯大的金融機構體系,為2025年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打好了基礎。
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
賦能外向型經濟發展
“企業急需資金,不到一週,就拿到了1000萬元人民幣境外低成本貸款,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近日,説到3個月前的這件事,巴南區“專精特新”企業重慶弘願工具(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弘願工具集團)負責人依然很激動。
讓弘願工具集團受益的此項試點,是重慶探索解決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抵押物不足、融資貴的痛點,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的一項舉措。
2021年,重慶在全國首批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2022年6月初,此項試點升級——重慶全域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均可在不超過1000萬美元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明確提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要以“內陸金融開放創新為突破口”。近年來,重慶依託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重慶自貿試驗區和服務業擴大開放平台,積極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創新動作頻頻。
2018年3月,砂之船集團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發行REITs(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募集資金3.96億新幣,成為中西部地區首個跨境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開闢了西部地區企業跨境股權融資新渠道;
2020年7月,重慶獲批率先在中西部啟動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允許符合條件的優質銀行、企業在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時優化單證審核、簡化業務流程;
2020年9月,重慶啟動企業外債管理改革創新試點,符合條件的企業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業務後,可在核定的額度內自行借入境外資金;
2021年7月,重慶獲批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對外投資試點資格,並獲得了50億美元試點額度,成為中西部首個落地試點QDLP對外投資的城市。
“重慶的金融開放創新之舉涉及跨境投融資、跨境人民幣結算、外匯管理改革等多個領域,其中不少做法走在了全國或中西部前列,為重慶企業借入境外低成本資金、跨境結算等提供了更多渠道和便利。”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説,這成為了重慶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和全市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股重要動力。
據統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實施近7年來,跨境融資項目累計在渝落地逾200個,相關企業累計實現跨境融資180億美元,且加權平均綜合融資成本比境內低1.03個百分點;截至2022年9月末,已開展2年時間的全市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規模累計達到153.4億美元,128家企業因此大幅度提高了外貿企業跨境收付款效率,有效節省了企業“腳底成本”。
深化重點領域金融改革創新
企業市民獲得金融服務更便利
打開手機上的“數字人民幣”App,調出支付二維碼,通過掃描儀掃描。只聽“滴”的一聲響起,便成功完成數字人民幣付款。
11月10日上午,家住江北區南橋寺的市民劉敏在永輝生活廣場店購買了一大包蔬菜、牛肉等生鮮食品。在收銀&付款時,她選擇了用數字人民幣付款。“這種新的支付方式,跟用微信、支付寶付款一樣,非常方便。”她説。
重慶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重慶永輝超市150家門店已全部開通了數字人民幣“掃一掃”的收付功能。
今年3月31日,重慶成為數字人民幣全國第三批試點城市之一。試點啟動以來,重慶結合本地特色,主要聚焦16大類應用場景,推進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落地。截至9月末,全市累計開立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497萬個、對公錢包14.4萬個,可以接受數字人民幣支付的商戶和單位已超過5.4萬家。市民在吃喝、游玩、出行、就醫、購物和繳納稅費等諸多方面,均可體驗數字人民幣支付。
“近年來,重慶在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的過程中,圍繞數字金融、綠色金融和科技型企業融資等重點領域,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創新,讓金融服務更便利化。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只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説。
在數字金融領域,重慶積極引進培育金融科技企業,並引導、推動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利用新技術打造金融科技創新應用項目,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升金融服務精準性。
2022年9月,重慶銀行上線了專為依託陸海新通道的出口企業打造的線上信用貸款産品——“通道e融”。該産品基於企業大數據畫像及出口應收賬款情況,實現了線上申請、線上簽約、線上自動授信、線上放款等全流程智慧融資。上線當月,重慶安第斯摩托製造有限公司通過手機銀行在線上提出貸款申請,當天就獲得授信300萬元。
在科技型企業融資領域,2017年7月,重慶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抵質押物的融資痛點,在全國率先啟動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企業憑藉專利技術等知識産權的知識價值信用評價結果,即可向參與試點的銀行申請貸款。試點5年來,已有近萬家企業獲得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超280億元。2019年11月,此項試點被國務院通報表彰,並向全國推廣。
在綠色金融領域,重慶於2019年初開始申報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今年8月下旬獲批啟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成為全國首個全省域覆蓋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在地方金融組織領域,2022年2月,重慶獲批開展中西部首個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10月,重慶股份轉讓中心首次引入境外自然人投資者,落地全國區域性股權市場首單境外自然人投資掛牌企業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