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為期4天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投洽會”)在廈門落下帷幕。本屆投洽會,重慶首次擔任主賓省(市),借力這一國家級展會,重慶釋放出怎樣的發展信號?又實現了哪些收穫?

新市場
“數智”賦能讓“重慶造”更出圈
“這個機器人好神奇!”9月8日上午,位於廈門國際會展中心的重慶館一亮相,不少參觀者被一個“迷你”機器人所吸引。
這款由重慶金山科技(集團)帶來的全球首&全自動膠囊機器人RC100。通過患者吞服後,相當於給醫生裝上“透視眼”,腸胃檢測纖毫畢現。借助自動變頻採圖等功能,醫生更加精準地抓住病灶,進行手術。
近年來,重慶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本次投洽會上,40多家重慶企業帶來的上百種産品,其中不少是智能製造、智能應用等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和技術,從參展就備受關注。
投洽會上,今年榮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重慶繼聯機電,展示了處於行業領先的壓力傳感器零部件加工能力。
“不到兩天時間,我們就談成合作了!今天展會一結束,我得趕緊回去推進後續事項。”
重慶繼聯機電總工程師潘雪松一臉喜悅,合作方是廈門一家專門為産業園等提供智能智造服務的平台公司,其服務的眾多園區有大量工廠要智能化改造、要做工業4.0,這塊“蛋糕”對硬體的需求有多大不言而喻。
按照雙方達成的意向協議,就是瞄準這一趨勢,加快進入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服務領域。
雙方的合作,遠不止共享市場。通過合作激發創新,是企業更大的收穫。
“帶給我們的,不止是訂單,還有大量引領創新的市場需求。”潘雪松説,精密加工的零部件,是用在新能源還是軍民融合領域,需要合作方一起提出應用場景、共同開發。多一種應用場景,就意味着多一個巨大的新市場。

新風向
拓展投資合作“朋友圈”
借力投洽會,重慶也積極“引進來”,尋找更多商機,今年落地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就成為了投資合作的新風向。
企達鐘錶是一家位於香港的鐘錶公司,其産品遠銷歐美。在全球疫情和世界動蕩局勢的雙重影響下,公司迫切希望通過RCEP找到新的業態、拓展新的市場。
投洽會上,企達鐘錶與重慶RCEP貿易促進中心簽約,在渝中區落地首個陀飛輪工坊。與公司目前在國內單一的進料加工不同,陀飛輪工坊聚合了更多複合型業態,包括進料加工、電子商務、保稅維修、文化體驗消費等等。
“項目將於明年初啟動運營,預計未來每年可産生10億元的進出口貿易。”RCEP貿易促進中心主任黃予説,這也是該中心引入並孵化升級的首個貿易項目,接下來也將更好地整合渠道資源,為企業對接RCEP市場牽線搭橋。
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點,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渝新歐)、長江黃金水道等幹線通道在此匯聚,多重優勢疊加的重慶也在持續釋放活力。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蘭芳介紹,依託園區所在的口岸和通道物流優勢,本次投洽會,公司與中特物流、廈門象嶼圍繞整車貿易進口等大宗貿易、供應鏈金融達成合作,共同推動內陸對外開放,共同探索貿易規則。

新動能
項目超93億元“含金量”高
“開放的重慶具有區位、産業、生態和體制等發展優勢”“重大戰略機遇、産業升級機遇、廣闊市場機遇等正在重慶釋放”……借力投洽會平台,重慶在廈門舉行了投資貿易合作懇談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向中外嘉賓發出誠摯邀請。
拋出橄欖枝,引得鳳凰來。當場,重慶與23家企業簽下14份合作協議,總金額93.8億元。其中不乏大數據、生物科技、先進製造等“含金量”高的産業,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接下來,重慶將進一步聚焦高水平對外開放,統籌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把優質的投資“引進來”,讓重慶優勢企業和産品“走出去”,助力重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懇談會期間,在政府與企業的互動中,外資企業也堅定了在渝持續獲得更大發展的美好前景。ABB集團副總裁董慧娟用企業在重慶的發展經歷為重慶“代言”:“作為老朋友,重慶為內外資企業發展創造了很多機會,未來將成為更多企業的投資沃土!”(記者 郭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