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市衞生健康委疾控處:處置各類疫情200余起不斷織牢織密防控網

  匯總數據、分析研判……9月11日,中秋小長假第二天,市衞生健康委疾控處處長胡宇峰和同事們仍在辦公室值守。

  “高校陸續開學,加之中秋、國慶長假,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松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胡宇峰已不記得加了多少次班。他和處室的同事們奮戰在抗疫一線,研究制定全市疫情防控政策和技術規範,不斷織牢織密防控網。該處室先後被重慶市委表彰為“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並獲得“重慶市工人先鋒號”、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

  研究制定全市疫情防控政策和技術規範

  對胡宇峰來説,忙碌已成為習慣。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仿佛是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

  時間回到2020年1月19日晚,重慶市巫山縣報告重慶市第一例疑似病例,疾控處包括胡宇峰在內的8人全體返崗,連夜趕往巫山縣現場處置,開啟了疫情防控的第一個不眠之夜。

  此後,疾控處共同研究制定全市疫情防控政策和技術規範,經常加班加點處理大量疫情文件,編寫疫情信息材料,及時指導各方做好全市疫情現場處置。疫情發生以來,他們已累計起草文件材料500余份,處置各類疫情200余起。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胡宇峰長期使用電腦,導致視力急劇下降;疾控處副處長任錦在治愈大葉性肺炎後,當天即加入今年“3·12”疫情處置工作;副處長楊天蓉堅持每晚凌晨收集匯總全市接種數據,第一時間率領同事開展全市疫苗接種情況分析,累計完成日分析簡報近500期。

  及時動態調整防控政策

  科學精準落實防控

  疫情常態化防控以來,如何更好地做好防控工作?據胡宇峰介紹,在沒有現成經驗的情況下,他們深入調研論證,起草了全市第一版防控方案和第一版重點人群、重點場所防控方案,先於國家方案提出“對所有發熱病人實施核酸檢測”“對所有密切接觸者實施集中隔離”的防控政策,率先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潛伏期感染,為全國疫情防控提供了有益參考和經驗。此外,他們堅持每日研判全球、全國疫情變化形勢,及時動態調整防控政策。

  胡宇峰説,這些政策的背後凝結了大家的心血與付出。比如,他們堅持規範化復盤總結,對每起本土疫情復盤倒查問題,打好針對性“補丁”;堅持多渠道學習借鑒,安排專人收集各地疫情防控措施,並結合重慶實際,不斷織牢織密防控網。

  獨創“30+1+1”快速反應機制

  為了更加快速、精準、有效處置疫情,疾控處牽頭組建了市級常態化疫情防控快反小組。

  快反小組配備疾控專家和有關骨幹,採用輪值方式,24小時輪流值守,節假日全體待命,並獨創了“30+1+1”快速反應機制,即:30分鐘響應、1小時到達現場、1小時內啟動調度指揮,確保一旦接到疫情報告,迅速響應,一步到位。

  在快速精準流調溯源方面,疾控處牽頭組建了600名市級骨幹、2萬餘名區縣隊員組成的重慶市流行病學調查隊伍,明確市、區兩級“三公專班”(公安、公衛、工信)工作協同機制,確保流調溯源工作高效率和高質量開展,實現所有流調核心信息4小時內完成,所有流調工作24小時內完成。同時,依託智能應用系統,精準篩選核心信息,實現對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密接人群活動軌跡的全鏈條追蹤。

  除疫情防控外,疾控處還積極推進醫防融合改革,在全國率先&&省級層面醫療機構公共衞生責任清單;率先&&艾滋病、結核病診療規範,建立市—區域—區縣三級口腔疾病防治網絡和腫瘤防治網絡,慢病綜合防治示範區覆蓋率保持全國第二。(記者 李珩)

編輯: 劉磊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81128995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