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大數據“把脈” 隧道病害“診斷”簡單了

  今年七月,隧道檢測車在開州區開展隧道定期檢測。(受訪者供圖)

  企業名片

  重慶市交通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位於兩江新區水土新城,以“交通工程養護醫院”為發展定位,其研發生産的隧道智能快速檢測等裝備,解決了前端數據採集標準化和精準化的問題,可在不中斷交通的情況下快速識別結構物表觀病害。

  與此同時,該企業建成了大數據平台,結合每一條隧道的“病歷”,針對不同病害確定最優“診療”方案,大幅提高交通工程養護的效率。

  2022年,該公司獲評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稱號。

  9月7日,又一台在千里之外完成任務的隧道檢測車,風塵僕僕回到位於兩江新區水土新城的重慶市交通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交通檢測”)。

  這次檢測的隧道,遠在與重慶相隔1700多公里的廣東省汕頭市。汕頭的客戶為啥要大費周章,從重慶調用這種檢測設備?“因為我們這種設備的檢測效率高、信息採集效率高,更重要的是有大數據作支撐,可以在第一時間確定隧道病害‘診療’方案。”重慶交通檢測執行董事黃偉宏介紹。

  今年4月,他們研發的這套隧道智能快速檢測、分析系統剛剛通過“大考”:重慶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的專家組經過嚴格測試,評定其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數據採集:檢測車跑得快又“看”得清

  隧道病害檢測,是交通工程質量檢測中難度最大的項目之一。

  重慶交通檢測的隧道檢測車到底好在哪?讓我們先來看看傳統的檢測方式。

  傳統檢測,需要登高車把檢測人員托至高處。車輛以極慢的速度走走停停,檢測人員用肉眼觀察隧道襯砌,一邊對病害進行拍照,一邊測量並記錄病害位置、形狀、尺寸等數據。

  這樣的方式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是效率低,每天只能採集約2公里的隧道病害信息。同時,由於檢測車輛行駛緩慢,檢測前必須對相關路段實施封閉,不可避免地導致交通擁堵。

  與此同時,檢測人員的觀察和判斷主觀性強,對許多病害的識別和記錄存在偏差,導致後續的處置無法“對症下藥”。

  反觀隧道檢測車,它可以按照正常的行車速度開展檢測工作,不用封路,車上只需配備兩人,一人開車,另一人操作車載的工業相機對隧道襯砌進行拍照,採集病害信息。檢測車在路上行駛一個來回,信息採集就完成了。

  當隧道檢測車以8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時,車載工業相機採集500米的隧道襯砌圖像用時不到1分鐘,但文件大小卻超過25GB。

  如此大的圖像,意味着它具有極高的分辨率。這些圖像可以呈現裂縫、剝落、滲水、泛鹼、鋼筋外露等病害,對裂隙的呈現精度達到0.2毫米。

  數據説話:確定病害“治療”最優方案

  得益於檢測車的“火眼金睛”,隧道內的各種病害數據能夠被標準化、精準化地記錄,隨後輸入大數據平台。

  在重慶交通檢測研發的隧道智能快速檢測、分析系統這一個大數據平台中,檢測車屬於前端的數據採集部分。

  黃偉宏介紹,隧道檢測一般一年一次,隧道檢測車在採集病害數據時,可以自動感知並記錄攝像機的高度、旋轉角度、與洞壁的距離等位置信息。

  因此,即使車輛每次檢測的運動軌跡不完全一致,系統也可以根據精密的算法對採集到的圖像進行修正,使多次檢測所得到的病害圖像具有可比性,並在此基礎上為隧道建立“病歷”。

  傳統檢測只對單次任務負責,因此,被判斷為無需修復的小病害,可能快速發展導致隧道大修。而有了動態記錄的“病歷”,工作人員就可以基於大數據進行綜合、分析,進而預判病害發展趨勢,對發展過快的病害提前修復,不再發展的病害則從簡修復或維持現狀,由此降低隧道大修頻率。

  2019年,這一隧道智能快速檢測、分析系統在重慶繞城、渝湘等多條高速公路的多個路段投入使用。一般情況下,隧道養護成本會逐年增長,根據統計和測算,這種按需養護模式,則可使隧道常態化保持良好技術狀況,實現在5—10年運營周期內養護成本不增加。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就是一家‘交通工程養護醫院’。”黃偉宏説。

  蹚出新路:已完成千余公里隧道檢測

  近年來,交通工程質量檢測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很少有企業願意嘗試。”黃偉宏坦言,他們大膽搞研發,是希望通過創新建立技術優勢,蹚出一條新路子來。

  2016年,重慶交通檢測邁出了搞研發的重要一步。當時,相對簡單的路面檢測已經可以輸出標準化和精準化的數據,公司開始順勢打造自己的管養大數據平台。

  2018年,重慶交通檢測又馬不停蹄地啟動了隧道智能快速檢測、分析系統的研發,在2019年研發成功並投入使用。

  目前,重慶交通檢測使用這一系統已累計完成超過1000公里隧道檢測,積累了超過10萬個隧道病害數據樣本。

  2021年,重慶交通檢測聯合重慶市交通規發中心、四川雲檢等外部單位啟動了智慧試驗室管理系統和路面病害快速識別系統的研發和應用,逐步形成了涵蓋路橋隧成套數智化檢測服務産品。(記者 王天翊)

編輯: 劉磊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81128994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