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山火面前,每位志願者都是城市英雄

  8月23日,北碚區歇馬街道人和村,駕駛摩托車的小偉累了,中途就在摩托車扶手上歇一會。記者 萬難 攝/視覺重慶

  8月24日,北碚區歇馬街道馬鞍山,志願者向山上轉運救援物資。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巴南區界石火災救援現場,志願者正在參與滅火。通訊員 袁啟芳 攝/視覺重慶

  8月23日,巴南區南泉街道自由村,參與山火撲救的志願者們向山上運送物資。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八月二十三日,銅梁區永嘉鎮聖水村,高龍村支援隊隊員們的腳桿被熏得黢黑。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8月24日,重慶日報制作的短視頻《我就休息這一下 馬上就好了》在重慶日報抖音號上收獲844.6萬+閱讀量、3.4萬條評論,視頻號上收獲528.5萬+閱讀量、上萬條評論,微博號上收獲142萬+閱讀量、500多條評論。

  視頻主角是參與重慶北碚山火救援的越野摩托車志願者。這些“90後”馳騁在陡峭山路上,個個都已筋疲力盡、渾身泥土,但他們卻倔強地説:“我就休息這一下,馬上就好了。”

  連日來,一幕幕志願者參與山火撲救的動人畫面觸動了無數人的淚點,網民紛紛為志願者點讚,為這座城市的堅韌頑強和不屈不撓點讚。

  是志願者,也是撲火英雄

  8月以來,極端高溫天氣下,重慶已發生森林火災18起,山火肆虐,險象環生。

  迎戰!迎戰!

  各方志願力量迅速行動起來。

  “滅山火,我請戰!”8月22日上午9點,36歲的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綜合執法大隊隊員、退役軍人涂亮跟隨大渡口區志願隊伍馳援巴南界石。

  “我們的任務是從山腰向山頂砍出一條隔離帶,和後山開辟的隔離帶匯合,阻止火勢蔓延。”盡管有汶川大地震、貴州森林火災等救災經驗,現場情況仍讓志願者們感到困難重重。

  “山上雜草叢生,完全沒有路,身後是四五百米的懸崖峭壁,我們只能一步一步用腳和工具開辟出道路。”涂亮説,此外,山上的植物一米多高,牢固且帶刺,到達山上大家的腿上、手上、肚子上都有被割破的傷口。

  從22日上午9點到24日下午5點,涂亮只睡了兩次,每次兩三個小時。他説:“非常累,但是睡不深沉,救火必須爭分奪秒,一刻都耽擱不得。”

  因為要和“火魔”搶時間,高溫加上大量體力消耗,涂亮和志願者們大都中暑了兩三次。中暑之後頭暈、反胃,待在安全地帶休息好之後他們又立馬再進去滅火。“輕傷不下火線,我們沒有一個人退縮。”

  也是在巴南界石山火救援現場,8月22日晚,合川區藍天救援隊隊員楊航不慎在設置隔離帶、保證供電的應急搶救任務中,被負荷過重彈出的電鋸鏈條割傷了右手手腕,頓時血流如注。經過現場醫療隊員緊急止血包扎後,楊航被送往醫院接受手術。

  “你們的報道不會被我爸媽看到吧?”電話中,楊航的聲音虛弱但樂觀。這位來自湖北恩施的26歲小夥子是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的教師,從上山撲火到受傷手術,他把父母瞞得死死的。一來怕父母擔心,二來他還想傷愈後繼續參與救援任務。

  在北碚山火救援中,許多人都對一道紅色身影印象深刻,他是北碚(人防)山城雪豹應急救援青年突擊隊隊長彭剛。

  從8月22日接到救援任務,彭剛就第一時間穿著一身紅色隊服來到撲火現場。當天,他帶領30余名突擊隊員對上山的生命通道進行全力疏導,保障後續物資和滅火專業人員能夠順利趕赴前線。

  三天時間內,滅火志願者來了一批又一批,但這道紅色身影始終戰鬥在救援一線。

  是志願者,也是轉運員

  8月22日,在北碚歇馬靠近山頂的滅火總指揮部,55名由朝陽街道“朝陽大媽”志願者組成的“娘子軍”,將滅火後勤工作安排得妥妥帖帖。

  “21日晚發生山火,我們22日淩晨4點接到滅火支援通知,4點30分83人就集結到位,其中女性55人,我們都是‘朝陽大媽’志願者。”志願者之一、北碚區朝陽街道文化服務中心主任淩澤蓮介紹,“朝陽大媽”是街道的志願服務品牌,不分男女老少,都有一副熱心腸。

  一到指揮部,淩澤蓮和女同胞們就發揮平時料理家務的女性優勢,將散亂堆積的各類物資分門別類。牛奶、功能飲料、礦泉水、藥品、毛巾……她們將十來個種類碼放整齊,又分揀米飯、饅頭、雞蛋、熟食等,打包轉運到附近農家樂陰涼處保存,有冰箱盡量放進冰箱。

  到飯點了,她們打包飯菜,將八個、十個盒飯抱在胸前,跨上摩托車,沿著崎嶇山路,往消防員、志願者奮戰的山嶺上送去。

  由于道路陡峭難行,女隊員江昶與摩托車志願者一起摔倒。“還好盒飯沒灑”,江昶顧不得手、腳的劇痛,清點盒飯、繼續上車。

  當日,朝陽街道這支“娘子軍”總計送飯上山500余份。平時穿高跟鞋、説話輕柔的女性,個個戰成了“女漢子”。

  在北碚、巴南,不少市民組成摩托車隊運送物資。北碚區退休職工、志願者蔣珂在歇馬鎮新民村物資接收點目睹了緊張有序的物資運輸場面——年輕的摩托車手一到,從背上甩下一個特大號背包。等候在旁的志願者們各自往背包裏裝東西,水、手套、口罩、滅火器、砍刀、草帽……一個個都在喊著“快點裝、快點裝”。裝好了,車手丟下一句“我走了”,“突突突”往山上衝去。那陣仗,儼然是在上戰場,去和山火拼殺!

  “有一個騎手娃娃,從摩托車上跌跌撞撞摔下來後立馬吐了。我們趕緊攔下一輛送物資的小車,請司機把他送去山下醫院。看樣子,他比我的孩子年齡還小,真是不容易。”蔣珂仍為那個“騎手娃娃”揪心。

  32歲的唐子軒是一位退役軍人,8月22日,他看到山火現場需要摩托車運送物資的消息,便駕著代步的踏板摩托車前往巴南界石現場,還自備了食物、水和防暑物品。

  “路上起碼有幾百輛摩托車不停往返,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大家從物資集中地裝物資往起火的山腳跑,卸下物資再回去繼續拉。”當日,唐子軒跑了近10趟,晚上收工時衣服褲子都濕透了。

  是志願者,也是你我他

  災害面前,沒有旁觀者。

  山下,愛心企業、普通市民踴躍參與,提供食物、手電筒、藿香正氣液等前線急需的物資。

  “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不?”“我們也想盡一份力!”……8月21日晚6點起,巴南界石山火發生不久,巴南區志願服務聯合會副會長、巴南區壹家人志願者協會會長楊軍就不斷接到志願者來電和微信。他幹脆建了一個微信群,4個小時火速集結220多名志願者。

  在協會組織下,22日,近50名志願者上山砍隔離帶;23日,20多名志願者參與籌集物資;24日,50多名騎手志願者運送物資、人員。

  “好些人沒輪上,不甘心啊,不斷追問我‘啥時候能上場’。”楊軍説,大家熱情之高,超出了他的想像。

  還是21日晚,巴南區龍洲灣街道龍海社區黨委書記李自玲在社區群發出“物資徵集號召”,居民們一傳十、十傳百。“社區辦公樓外面一會就來了好多志願者,感覺全世界的物資都向我們涌來!”當晚,李自玲和志願者接收物資到次日淩晨2點。

  22日淩晨1點,見現場還有近百人,李自玲舉著擴音器喊,“請大家回去休息,黨員留下來”。話音剛落,廣場上的青壯年齊刷刷舉手喊道:“我們是黨員”“我們先上”!

  這一幕被現場市民拍下來上傳到網絡,引來無數點讚致敬。

  “那一刻現場的氣氛很震撼,讓人熱血澎湃。”南岸區市民周先生就是其中一員。他説,那天晚上他正和朋友聚餐,刷微信朋友圈看到巴南區發生火災,幾個年輕人一拍即合決定前往支援。“重慶人民血脈相依,想去盡一份力,能幫就幫一下。”

  在北碚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愛心物資接收點,有一位志願者的電話沒有間斷過,她叫郝婉秋,27歲,預備黨員,懷孕5個月的準媽媽。從新聞中了解到歇馬街道虎頭村突發山火時,她主動請戰被安排到物資接收點接收物資。

  “哎呀,不用記我的名字,我只是想為一線的救援人員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郝婉秋説,這是幾天來600多個電話中,她聽到最多的一句。

  8月24日,北碚區四個診所聯合在微信朋友圈公布地址和電話,免費為在滅火中受輕傷的朋友治療。

  此次行動發起人、北碚姜太湖診所所長朱丹説:“有什麼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呢?他們是逆行者,負重前行,為英雄療傷,我們光榮!”

  盡己所能,慷慨解囊。

  這是這幾天,許許多多不能上“戰場”的重慶人共同的選擇。

  你我他,人人都是志願者,每個人都在努力,讓這場救援更有序,更有力,也更有溫度。

  互聯網上,無數網友時刻關切著山火撲救的進展,紛紛留言表達對救援人員、志願者的敬意和感謝。

  一位網友感慨:平常,大家生活稀稀松松,時有計較,偶有爭吵。沒想到,當災難來臨,大家是如此的豪爽,不計得失,不計生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車出車、有物捐物、送飯送水……人人都成了平民英雄。

  北碚一線

  理髮店老板閉店三天上山支援

  8月23日深夜11點,北碚區人和水庫旁的壩子上,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更勝白天。

  “準備進山!”

  隨著重慶822救援隊隊長黃平一聲呼喊,20多名隊員戴好頭燈,整理好裝備,準備進山。

  他們的任務是跟隨在消防和武警隊伍後方,作為後備力量,撲滅小火和余火。當天晚上,有52名隊員上山支援。

  這是27歲的田願林在這裏的第三天,他是重慶822救援隊的一員,平日裏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在北碚區經營著一家名叫小時代的理髮小店。

  “今天估計要通宵了。”田願林説,山火燃起來的這三天裏,他幾乎每天都在山上,只有23日上午理髮店開了半天門,“坐在店裏又覺得身上不舒服,覺得自己是‘逃兵’,于是下午又上來幫忙了。”

  剛剛放下盒飯的隊友小王,在旅遊行業工作,當天晚上下班後沒來得及吃飯,匆匆與隊友匯合後上山。

  重慶822救援隊是一支民間救援隊伍,由現役軍人、退伍軍人和社會力量共同構成,平日裏他們主要在北碚活動,有需要時,也會四處支援。此前,田願林曾跟隨救援隊前往貴州參加救援。

  重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宋劍

  巴南一線

  “這點傷不算什麼,火不滅我不下山”

  8月24日午後,巴南區界石鎮新玉村,氣溫超過40℃。

  撲完幾處復燃的山火後,巴南區應急局森林滅火隊隊長朱劍波和隊友們脫下厚重的防護服,抓緊時間在樹蔭下休息。連日奮戰,大夥都非常疲憊。

  “朱隊長,你手臂上的紗布掉了,血又出來,你還是到醫院去看哈哦。”

  “不用、不用,掉了幹活還方便點,紗布裹著礙事。”在隊員龔剛玲的提醒下,朱劍波發現前兩天受傷時包扎的紗布不知何時已經脫落,汗水浸入傷口,手臂竟已疼得有些發麻。

  朱劍波47歲,參加森林救火工作10年。

  8月21日晚,巴南區界石鎮新玉村發生山火,朱劍波帶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22日晚,朱劍波在滅火時突然腳下打滑,身體失去平衡撲倒在地。

  “就覺得兩只手臂都被扯了一下,也不覺得疼。”朱劍波起身繼續撲火,“磕磕碰碰、摔跤都是常事,不用太在意。”

  直到一處山火撲滅,朱劍波和隊友們坐下來休息時,才發覺兩只手臂已疼得失去知覺。“脫衣服的時候,脫到兩只手小臂的時候我就不敢往下扯了,感覺衣服和手臂粘一塊了,一拉就鑽心地疼。”

  在隊友的幫助下,朱劍波一點一點地脫下衣服,這才發現兩只手臂都被扯掉了一大塊皮肉,每一處傷口都近10釐米長、3釐米寬,“血流出來幹了,就和衣服粘在一起了。”

  隊員們都勸他趕緊下山治療。朱劍波卻笑著説,“幹我們這行,哪能不受傷。這點傷不算什麼,火不滅我不下山。”

  經過簡單包扎後,朱劍波再一次帶著隊友撲向火場。

  三天三夜的時間裏,帶傷奮戰的朱劍波和隊友們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卻從不言退。“穿上這身制服,就是責任與擔當,守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産安全,是我們應急人的職責。”

  本報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胡夢

  銅梁一線

  15雙黢黑的腳桿

  8月23日午後,銅梁區永嘉鎮聖水村山腰,山火漸弱,連日奮戰滅火一線的人們抓緊時間休息。剛剛開辟出來的防火隔離帶上到處是疲憊不堪的人群,或小坐休息,或席地而躺打個盹。

  其中,有一支由永嘉鎮高龍村15名村民組成的支援隊,每個人古銅色的臉上汗珠未幹,挽起的褲腳下煙熏火燎之後黢黑的腳桿,讓人觸目驚心。

  “20號聖水這裏發生山火,鎮裏就號召大家過來支援,21號我們就自願報名過來了。”今年53歲的蔡禮貴是高龍村婦女主任,也是這支支援隊的隊長,“每天早上四點半我們從村裏出發,五點過就能到山上。”

  盡管15個人幾乎都年過半百,但常年的勞作練就了他們良好的體力。除了一線滅火,他們幾乎什麼重活累活都幹。

  “送水送物資、背消防水帶、砍隔離帶,啥子事我們都能做。”山高坡陡,常人空手上山都累得氣喘吁吁,74歲的葉敬華卻能扛著重物上上下下。“我是老黨員,又當過兵,這點活還是沒問題。”

  “明火沒了,灰底下還藏著火星,風一吹就燃起來了。”蔡禮貴告訴重慶日報記者,過火後的林子裏不僅煙霧彌漫嗆得人睜不開眼睛,厚厚的灰燼下還有很多木頭在緩慢燃燒。“林子裏溫度能達到70℃,走在裏面身上汗如雨下,很容易脫水。”

  巡查過程中,如果遇到死灰複燃,他們就用鐵掃帚或橡膠掃帚滅火。“復燃的地方多,我們就要來來回回查看,鞋子上全都是厚厚一層灰。”蔡禮貴説。

  不僅僅是鞋子上滿是灰燼,雖然穿著長褲,但在過火後的林子裏來來回回巡查,灰燼已將每個人腳踝至膝蓋部分的腳桿全部熏得黢黑,猶如山林間過火後的樹幹。

  8月23日夜裏10點,在聖水村一處民房外稍作歇息的隊員們依舊不敢放松。“這幾天每天都是晚上12點才下山回家,不曉得今晚上還會不會有事情。”

  本報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胡夢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94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