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岩村黨支部書記李緒鳳在溶洞口介紹引水出洞情況。新華社記者王金濤攝
飲用了17年的山泉水斷流了,這還是頭一次!
8月5日,在重慶市巫山縣紅椿土家族鄉偏岩村,由於高溫天氣持續、旱情肆虐,第一和第四村民小組用來集納山泉的蓄水池再也抽不上水來,27戶、129名村民遇到飲水困難。
怎麼辦?偏岩村地處海拔1400多米的大巴山脈深處,坡陡溝深、人員分散,靠送水車供水是很吃力的事。於是,大家就把幾口小水塘當作臨時飲用水源。可是,這些小水塘眼看著也要乾涸了!
到哪找水?8月14日,偏岩村黨支部召開會議,研究這件“頭等大事”。
他們想起一件事:12年前,村裏一名小女孩在小路邊發現了一個直徑不足20厘米的洞口,就好奇地將手機伸進去拍照,不小心手機掉進洞裏。村幹部們聞訊後聚在洞口,有人握起一塊石頭扔下去,再把耳朵伸進洞口,須臾,就聽見“咕咚”一聲水響。當地屬喀斯特地貌,大家斷定這是一個很深的有水的溶洞,手機可能找不回來了。
找救命水要緊!村支部決定,要千方百計把這個溶洞利用起來。綜治專幹、民兵連長李袁軍自告奮勇到溶洞探險,他説:“5名村幹部中,我個頭最小、身材偏瘦,最適合下去。再説,我早就想探個究竟了。”
綜治專幹、民兵連長李袁軍(左一)從洞穴裏出來。新華社發(陳久玲 攝)
説幹就幹,雷厲風行。8月15日10時左右,村支書李緒鳳指揮人員掘開溶洞口,將自己花1000多元購買的小水泵接上電線和輸水管,用繩索吊運下去。當繩索下到26米左右時,小水泵不再産生拉力,到底了。“如果先運人,再運水泵,水泵在吊運中就可能碰落石塊砸到下面的人。”李緒鳳説。
然後就輪到“下人”了。李袁軍全身綁滿結實的繩索,頭戴安全帽,腰係礦燈,雄赳赳地鑽進洞口,四五名村民緊緊抓住與他相連的繩索。有人問“怕不怕”,他開玩笑地回答:“怕啥子?”
李袁軍慢慢地被吊放下去,剛開始通道很窄,直徑在40到50厘米之間,他只能貼着洞壁下降,突然在一個地方被卡住了,他側了一下身,用力往下沉,就擠過去了。三四分鐘後,溶洞豁然開朗,他緩緩落在一塊大石頭上,小水泵恰巧在他身邊。往下1米左右,就是一大片水。他高聲吼着,讓上面的人運下來一根四五米長的竹竿,再把竹竿插進水裏,深不見底。他興奮了,把水泵放在一個更平緩的地方,再把抽水管放進水裏,然後開始抽水。溶洞水源源不斷地被抽到地面上,而水位卻沒有下降。他在洞裏停留半小時後,又被人用繩索吃力地拉上來,歷時五六分鐘。渾身是泥的他爬出洞口後,才發現左上臂被劃出了4道血痕。
偏岩村村民在溶洞口取水時喜笑顏開。新華社發(陳久玲 攝)
清水出洞,是偏岩村的一件大喜事,村民們紛紛挑着大桶來洞口挑水。8月18日上午11時,60多歲的村民李啟剛來洞口挑水時,喜不自禁地抓着輸水管喝起水來。“比小水塘的水好喝,現在豬都喝上礦泉水了!”他説。
偏岩村村民李啟剛來溶洞口挑水時,喜不自禁地喝起水來。新華社記者王金濤攝
目前偏岩村每天分兩次定時供應溶洞水,而對村支部來説,讓缺水村民來挑水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鋪設輸水管網,讓大家今後不再頂着烈日爬坡上坎去挑水。
李緒鳳説,為了應急,村幹部個人現已墊付三四千元購買了輸水管道等物資,正在組織鋪設管道。至於資金來源,等大家有空閒時,或者由村民會議按照“一事一議”制度來出資,或者由村集體按規定向上級爭取專項資金支持。
偏岩村村民在溶洞口取水。新華社發(陳久玲 攝)
截至目前,巫山縣有32000多名群眾遇到飲水困難,除採取水廠分區分時供水、集中送水等措施外,不少鄉村也像偏岩村一樣,積極尋找新的水源。巫山縣水利局副局長何軍説:“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老百姓不會出現沒水喝的情況!”
偏岩村村民利用溶洞中取來的水澆灌莊稼。新華社發(陳久玲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