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發出首份個人信息“訴前保全”

  近日,經重慶市檢察院第一分院申請,市第一中級法院作出了一份特殊的公益保護訴訟裁定,要求中國聯通重慶分公司協助,立即凍結1200余個被非法使用的聯通手機號碼。據悉,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自去年11月施行以來,重慶檢察機關作為公益訴訟起訴人、代表個人信息權益領域社會公共利益提起的首例個人信息民事公益訴訟,也是我市首份經檢察機關建議執行的個人信息“訴前保全”措施。

  記者了解到,2018年底至2021年期間,谷某在市內非法大量收購、收集以他人名義登記的聯通手機卡,並在電話卡戶主不知情下,非法將其號碼及接收的8萬餘條短信驗證碼售出,已查實的非法獲利共計26萬餘元。案發後,公安機關在谷某住處現場查獲非本人實名的聯通電話卡1200余張。今年4月6日,經大足區檢察院提起公訴,大足區法院認定谷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三年六個月,罰金45萬元,並追繳違法所得。

  儘管這起刑事案件告一段落,但1200多張電話卡後就是1200多位個人,社會影響極大。為維護1200余公民的個人信息權益,市檢察院一分院決定作為社會公益的代表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此外,由於這1200多張涉案電話卡實體卡雖已被公安機關查獲、扣押,但這批號碼仍可使用,其在網絡平台註冊的賬號仍在運行,在這段“真空期”依然有刷單、洗錢、詐騙、涉黃、涉毒風險,如果等到司法程序走完再去挽回損失,後果難以預估。為防止損害進一步擴大,6月28日,一分院召開了公開聽證會充分評估論證,隨後正式向一中院發出“行為保全建議書”,並將該案移送法院起訴。檢察機關提出訴訟請求:登出涉案手機號碼;向手機用戶群發個人信息保護公益短信,費用由谷某承擔;谷某在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日前,一中院依法作出裁定,支持一分院的保全申請,並前往通訊公司凍結該批卡號。

  我市民事訴訟法領域專家、西南政法大學比較民事訴訟法研究中心副主任谷佳傑認為,這是重慶檢察機關積極履行公益訴訟職能、捍衛社會公共利益的有益嘗試。(記者 郭曉靜 張莎 實習生 尹沂鑫)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84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