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6月23日電(陳雨)23日,川渝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召開《關於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的指導意見》新聞發布會。會議明確,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機制基本建立,固體廢物産生強度穩步下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
在深化重慶市中心城區“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成果的基礎上,川渝將分期分批啟動重慶市其餘全部區縣(自治縣)、萬盛經開區和四川省成都市、自貢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達州市、雅安市、資陽市等15個市“無廢城市”建設。
據悉,川渝共建“無廢城市”以制度改革作為核心,由固體廢物入手,聚焦工業、農業、建築業、生活四大領域發展模式問題,從強化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全民行動“五大體系”建設開展路徑探索。
在實施工業綠色生産方面,推動産廢行業綠色轉型發展。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産、産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化改造,降低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産生強度。同時,將聚焦尾礦庫和渣場,全面排查、分級管理、分類整治,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嚴守生態環境風險“底線”。
在推行農業綠色生産方面,實施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試點。雙方將共同推進畜禽糞污專業化利用處置或就近就地綜合利用、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等。
在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方面,將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加快生活垃圾焚燒、可回收物利用、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市政污泥無害化處置等設施建設。在重慶市中心城區、成都市中心城區等重點區域以及商品零售、電商、外賣、旅游等重點領域,探索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塑料減量模式。
在推動建築垃圾綜合利用方面,大力發展節能低碳建築,推動建築垃圾源頭減量和建築材料循環利用,有序提高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