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高校研發“智能烘乾房”解決農副産品晾曬難

  新華網重慶6月23日電(韓夢霖)為解決山區地理環境特殊、山高路不平,農副産品“晾曬難”等突出問題,近年來,重慶市委統戰部鄉村振興幫扶集團成員單位重慶科技學院研發團隊針對不同農副産品烘乾工藝開展研究,自主研發的一款“智能烘乾房”設備已在重慶、四川、甘肅、新疆等地得到廣泛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自2019年以來,已為重慶市深度貧困鄉鎮捐贈智能烘乾設備18套,價值約230萬餘元,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重慶市地理環境特殊,山高路不平,農副産品“晾曬難”問題突出,常常出現“豐産不豐收”的情況。2016年,重慶科技學院組建了智能烘乾設備研發團隊,多次對産品技術創新升級,研發了“烘乾房”專利。兩年後,學校繼續科研投入,將該專利轉化成産品“智慧烘乾房”,採用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了烘乾設備的系列化、智能化、網絡化。  

  重慶科技學院“智慧烘乾房”研發團隊負責人介紹,該烘乾設備可以廣泛用於香菇、羊肚菌等菌類,以及枸杞、黃芪、黨參等中藥材和黃花菜、菊花、花椒、辣椒、大棗、葡萄等果蔬的烘乾。該設備可以通過車載方式流動上門服務,也可以在固定安裝長期使用,既滿足了農戶對不同類型農産品深加工的需求,又降低了農産品深加工成本,有利於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在實踐中得到了廣大農戶的認可和肯定。

  2019年8月,在調研中,重慶科技學院團隊了解到巫溪縣天元鄉新發展了香菇産業基地和中藥材基地,但當地農民一直苦於沒有晾曬設備,不少農副産品遇上連續陰雨天氣就會發黴,造成損失。重慶科技學院立即為天元鄉贈送了“智能烘乾機”,緩解了當地農民烘乾的難題。

  據了解,“智能烘乾房”已在重慶、四川、甘肅、新疆等地得到廣泛運用,直接帶動貧困戶就業120余戶,為農戶人均增收約1000余元。重慶科技學院通過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動員社會力量,自2019年以來已為重慶市深度貧困鄉鎮捐贈了智能烘乾設備18套,價值約230萬餘元。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7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