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專精特新”企業迎來新機遇

  近年來,重慶“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涌現,據市經濟信息委最新統計,全市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已達236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8家。特別是今年,全市新增“專精特新”企業1579家,為歷年之最。

  重慶這些“專精特新”企業有什麼特點?在助推全市經濟發展中發揮哪些作用?未來重慶又將如何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一起來看。

重慶市2022年“專精特新”企業行業分佈TOP10。重慶市經濟信息委供圖重慶市2022年“專精特新”企業行業分佈TOP10。重慶市經濟信息委供圖

  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企業中

  3成多産品填補産業空白

  日前,2022年重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正式公布,1579家企業榜上有名。全市38個區縣及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均有企業獲評“專精特新”稱號。

  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今年新增的市級“專精特新”企業中,有3成多企業的産品填補了國內外産業空白和實現關鍵領域“補短板”,部分企業的産品質量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上都名列前茅。

  值得注意的是,重慶“專精特新”企業主要集中在製造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另外,汽車製造、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通用設備製造、計算機通信設備製造等行業佔據較大的比例,分別為16.02%、9.69%、9.56%、5.57%。

重慶市2022年“專精特新”企業行業大類分佈圖。重慶市經濟信息委供圖重慶市2022年“專精特新”企業行業大類分佈圖。重慶市經濟信息委供圖

  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汽車、電子、裝備都是重慶的支柱産業,説明“專精特新”企業的分佈情況與重慶的産業結構高度契合,為重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2021年營業收入1億元及以上企業573家,佔總數的36.29%;1億元以下企業1006家,佔總數的63.71%。今年1至5月,納入監測的“專精特新”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為14.7%,利潤率7.2%,其發展韌勁和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重慶將採取五大舉措

  助推“專精特新”數量、質量再突破

  如今,重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重慶又將怎麼做?

  在2022年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作推進會上,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將圍繞“專精特新”企業的生成、成長、壯大、上市等發展重要節點,通過採取五項舉措,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全成長周期良好生態,助力全市産業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2022年度“專精特新”企業區域分佈圖。重慶市經濟信息委供圖重慶市2022年度“專精特新”企業區域分佈圖。重慶市經濟信息委供圖

  推動梯度培育讓企業發展壯大。重慶將重點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等7個重點産業方向和33條産業鏈關鍵技術需求,培育更多“專精特新”種苗企業,包括廣泛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聚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推進創新讓企業更有創造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更多地參與到全市産業基礎再造工程和製造業強鏈補鏈行動;推動“專精特新”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資機構等開展技術研發攻關;引導企業制定覆蓋研發、生産、銷售全過程的知識産權管理制度;完善首&(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讓更多“專精特新”企業的新産品在場景中先行先試。

  提高融資可得性為企業“輸血”。通過基金引導對專精特新”企業給予資金支持;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專精特新”企業;優化完善政銀企對接,形成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融資需求清單;建立擔保機構、銀行及市、區縣兩級政府風險分擔補償資金池;鼓勵銀行金融機構、政府性擔保機構為“專精特新”企業創新金融服務等。

  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企業智能化賦能。定期發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産品(服務)供給清單”和産業下游大企業“産品需求清單”,實現供需信息互通;引導“專精特新”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鼓勵它們“上網上&&”,聯動供應鏈、金融鏈、人才鏈、創新鏈等。

  提高服務能力為企業當好“店小二”。“提高服務企業的能力,需要政府部門當好‘店小二’。”市經信委負責人&&,“完善服務機構和載體建設、完善企業服務質量標準體系、推動服務方式變革升級、建立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評價制度”這4個方面,將是接下來全市經信部門將做好的重點工作。(梁浩楠)

編輯: 劉磊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5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