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國家級試點縣?先來“打擂”挑戰!5月30日,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以下簡稱水美鄉村)國家級試點重慶市第二輪競爭立項現場競爭會在市水利局舉行,我市28個區縣同&“打擂”,通過視頻推介、接受答辯的方式“曬”出自家優勢資源,為水美鄉村建設“代言”。
據了解,2019年10月起,水利部和財政部在全國開展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原名“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示範引領強的縣域綜合治水樣板,重慶市梁平區、綦江區、黔江區、榮昌區和秀山縣作為第一輪試點區縣,分3批開展了試點工作。
此次開展的第二輪現場競爭空前熱烈,28個區縣積極報名參與,爭奪國家級試點縣名額。
為何爭相競爭?據了解,在被納入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後,如享受中西部地區投資政策,每縣可獲1.2億元中央資金補助及2500萬元市級財政補助。此前,各試點區縣將水美鄉村建設與當地推進鄉村振興相結合,通過恢復農村水系基本功能、修復河道空間形態、改善河流水環境質量,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水美鄉村,不但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也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
據介紹,競爭立項程序分“區縣匯報、現場提問和答辯、現場評分、當場統計並公布競爭評分結果”等環節,所有環節錄音錄像,公開透明。現場競爭承諾將作為今後檢查實施依據,以督促各區縣在前期項目論證時更加謹慎,增強了項目謀劃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確保最大程度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率,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相馬”變“賽馬”,“暗戰”變“明爭”,難度不小,各區縣使出了渾身解數。
“我們選擇的區域是我區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實施後能有效串聯起上下游、左右岸各大産業,助推鄉村振興”“如果能中選,我們將舉全區之力推進項目建設”“我們將在項目區融入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水文化等元素”……各區縣緊扣各自實際,從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文化傳承、村民參與度等多方面描繪水美鄉村的美好藍圖,現場展示的視頻和提交的實施方案各具特色。
但這場“擂&”的看點不止於此。在現場答辯環節,專家組提出的問題十分犀利,不留情面——
“你們提出的建設整治點總體水質較差,主要污水、廢水來自當地村民的生活污水,如何根本解決這一問題?”
“你們確定的試點區域有場鎮、有農村、有農田,請説明防洪標準統一採用20年一遇的合理性?”
28名水美鄉村代言人一一進行答辯:“我們已規劃修建污水處理廠,解決生活污水問題。”“我們項目建設區經過嚴格的防洪論證……”
經過9個小時的緊張評審,項目庫按得分高低建立。這樣,一旦國家下達試點名額,我市可擇優選擇上報。(首席記者 龍丹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