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一方水土種啥果 試驗田裏“打擂&”

  5月26日,璧山區大興鎮船形村的都市果業研發中心內,道路阡陌交錯,果樹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挺得筆直、排列整齊,像一位位正在接受檢閱的士兵。

  “你看,這一片種的是李子,一共有12個品種;那一片是桃子,有18個品種;最多的是葡萄,總共有36個品種。”果業研發中心理事長鄒健邊走邊給記者比劃,“這裡就像一個擂&,最終勝出的可能只有一兩個品種,有點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感覺。”

  這裡為什麼匯集了多種同品類的水果,讓它們同&“打擂”的目的是什麼?

  “通過我們的種植,篩選出哪些品種更適宜在重慶地區種植,讓農民少走彎路,這裡相當於一個‘試驗田’。”鄒健説。

  佔地120余畝的果業研發中心成立於2016年,由璧山區與市農科院聯合建設,旨在開展果樹新品種與新技術引進、篩選、規範化栽培等技術研究,為科學種植提供支撐。

  慢工出細活,成立6年來,果業研發中心一共幹了4件事。

  一是選品。市農科院與遼寧、河南鄭州等地的農科院對接,引進了數十個當地品種,包括蜂糖李、國峰2號等李子品種,蜜麗、夏黑、巨峰、陽光玫瑰等葡萄品種。

  二是品種篩選。“我們把不同的品種放在同一片田或者同一個大棚裏,看哪種更抗病、産量更高、口感更符合本地人的喜好。”鄒健介紹。

  以李子為例,12個品種同&“打擂”,很容易看出差別。2020年6月,李子試挂果之時,鄒健專門邀請了專家來測産,並對李子的口感、質量進行鑒定。

  “有些北方水果就是不能適應西南丘陵地區的氣候和土壤,特別是遇到雨水太多的時候,根部容易腐爛。”初篩後,專家們很快淘汰了幾個品相看上去很不好的品種。

  二次篩查,青脆李和賴李也被篩了出去。青脆李一淋雨就開口,而李子成熟的五六月正是重慶多雨季節。賴李雖然産量高、個頭大、口感也比較脆甜,但專家們發現上面有一個個蟲蛀的洞,“有一種果實蠅特別喜歡叮這種李子,叮後李子就爛了。”鄒健説。

  最終留下的蜂糖李和國峰2號,各方面品質最為均衡。尤其是從遼寧引進的國峰2號表現優異,三株李子樹産量分別為157斤、154斤和152斤,按每畝50—55株李樹計算,畝産量可達8000斤,産值達到8萬元。

  三是對配套的種植技術進行了試驗。比如説在除草方面,果業研發中心就對比了多種技術。“人工除草就不用説了,費用高、效率低。物理除草一般是用防草布,雖有一定效果但容易導致土壤板結、根係不發達,施肥也不方便。”果業研發中心負責人之一、璧山區農業農村委高級農藝師羅治平告訴記者。

  “試來試去,還是用紫雲英、三葉草、苕子等豆科類草種,以草除草更好一點。”羅治平説,這些草種不但不消耗土壤中的肥料,還具有固氮作用,從而增加肥力,“將這些草種撒到果樹周圍,還可以抑制其他雜草的生長。”

  四是推廣。試果成功後,果業研發中心每年都會邀請當地的水果大戶,現場觀摩和推介,並免費為種植戶提供種苗。船形村的種植大戶歐文水、田文理和鄭勇近水樓&,去年就領了一堆種苗回去進行了嫁接。

  目前,果樹研發中心已在璧山推廣種植了2000多畝水果,以李子和桃子為主。“我們還要繼續試種、推廣其他品種,並試點丘陵山地適用的智慧農業模式。”鄒健説。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70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