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川渝河長制部門近年推動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有哪些具體舉措,成效如何?
任麗娟: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們秉承“一家親”理念,堅持“一盤棋”思想,共築上游“生態屏障”,共唱時代“長江頌”,共助雙城“經濟圈”,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聯防聯控進一步走深走實,概況起來就是“四個好”。
一是建好了生態圈。五年來,川渝兩地深化合作,兩地省、市、區縣簽署水生態共建共保、川渝跨界河流聯防聯控等協議96個。簽訂長江、瀨溪河等重要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共同出資3億元設立川渝長江流域保護治理資金。連續兩年舉辦川渝河長制培訓班,累計培訓人次230餘人。“川渝打造跨省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合作”被評為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之一。
二是打好了生態仗。市河長辦公室聯合市農業農村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等部門,建立暗訪督查、交叉檢查、聯合執法機制,持續開展川渝跨界河流污水“三排”、河道“清四亂”、“十年禁漁”、河道採砂等專項整治行動,發現並整改問題500多個。着力構建“六江”生態廊道,開展“川渝兩地公益訴訟跨區域協作現場會”“院壩庭審”等活動,常態化開展“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川渝“河小青”志願服務活動,參與志願者1.7萬餘人。組建1萬名巡河員、護河員隊伍,解決河流“最後一公里”問題。
三是念好了生態經。聯防聯控“智慧化”,啟動聯合繪製川渝跨界河流水系圖,探索搭建跨界河流河長制基礎信息平台,實現河流基礎信息互聯互通、動態監管、聯防聯控。綜合治理“流域化”,共同編制、聯動實施川渝跨界河流“一河一策”方案,堅持以流域為單元建立統一目標、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變“分段治”為“全域治”。長壽區與四川鄰水縣聯合規劃川渝水環境保護合作共建項目6個,總投資2.64億元;墊江縣聯合毗鄰地區成功爭取將龍溪河納入國家首批16個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總投資89.36億元,入選全國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典型案例。生態屏障“示範化”,啟動跨界河流琼江全國示範河湖建設,共同編制印發《琼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川渝聯防聯治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污染防治、污水治理等4大類共39個項目,探索破解跨省市跨流域跨部門管理瓶頸和卡口,打造跨界河流治理的全國範本。
四是算好了生態賬。經過幾年努力,跨界河流亂象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梁平區文化鎮與四川開江縣任市鎮老街村共享污水處理廠,幫助老街村收集處理生活污水。合川區與四川武勝縣簽訂聯合共治協議,共同投資超3億元實施南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使南溪河水質改善並常年保持在Ⅲ類以上。2021年,川渝跨界河流25個國控環保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較實施河長制前提高了4個百分點。成渝雙城辦、川渝黨政聯席會議均高度肯定川渝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