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轟鳴,一派繁忙。
新年伊始,位於川渝高竹新區的四川力登維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簡稱力登維)訂單不斷:東風商務車G6汽車頂蓋協同開發、長安新能源車型後排座研製、深圳比亞迪汽車頂蓋加工……工期已經排到除夕。
1月6日,力登維技術中心技術總監鄧勇告訴記者,剛剛過去的2021年,公司創收近5000萬元,扭轉了多年虧損的局面。
“區域合作讓我們吃下‘定心丸’。”鄧勇坦言,力登維的“逆襲”,得益於黨中央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渝北與廣安的務實合作,讓企業信心倍增!”
合力通堵點
加快構建外聯內暢大通道
川渝高竹新區的前身是四川省鄰水縣高灘川渝合作示範園,建於2012年,主要配套重慶承接發展工業經濟。2014年,力登維從重慶九龍坡區遷到這裡。此後公司累計投入上億元資金,卻連續6年虧損。
“首先是道路制約了我們的發展。”鄧勇説,過去高灘園區無論是到渝北城區,還是去鄰水縣城,都要1個多小時車程,並且路窄、彎多、坡陡,“緊鄰重慶主城區是這裡最大的優勢,但‘近而不快’又是很現實的劣勢。”
有一次,客戶乘車從江北國際機場到力登維考察,在山路上被顛簸得暈車了;在園區考察3天,住宿條件差,晚上又睡不着覺……
因此,力登維不但引不來大客戶,連招聘員工也有困難。因為交通不暢,力登維不得不在兩江新區建立了周轉中心,以保證能按時給重慶主城客戶配送汽車部件。
“破除瓶頸、打通堵點,全力建設大通道。”川渝高竹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11月以來,川渝高竹新區積極謀劃川渝大道、合廣長高速、軌道交通等重大交通項目,強力推進南北大道北延段、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項目建設,加快構建新區外聯內暢、安全快捷的進出大通道。
去年6月29日,渝北區南北大道二期工程正式通車,渝北新增了一條通往四川鄰水的大通道,從兩路城區到川渝高竹新區車程縮短到1小時內。
現在,南北大道鄰水段正加緊施工,有望到2023年實現全線通車。屆時,兩路到川渝高竹新區車程只需要40分鐘。與此同時,川渝大道項目也加速推進,高竹互通正火熱建設中。
如今,力登維已撤掉設在重慶主城的周轉中心,直接改從工廠向主城客戶派送産品。僅此一項,公司每年可節省100多萬元支出。
“區域合作,讓道路建設更順利。”川渝高竹新區相關負責人坦言,過去,南北大道因為區域問題,只能修到渝北茨竹鎮;鄰水的川渝大道因為土地問題,修了兩公里就成了“斷頭路”。他看了看辦公樓上“強化一家親意識、樹牢一盤棋思維、貫徹一體化理念”的標語,笑言道,“現在,路子就更寬了。”
從渝北引水
跨省域化解新區用水難
去年6月,渝北區茨竹鎮衛星水庫的一級飲用水源被引到了川渝高竹新區,徹底解決了新區5000餘人的用水難題。
“這水盼了七八年啊。”新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以前高灘園區水資源就相對匱乏,一到旱季或雨少季節,園區只能限時用水甚至停水,嚴重影響生産生活,“眼巴巴看著3公里外就是渝北茨竹鎮衛星水庫,卻因行政區劃無法跨省域供水。”
去年5月下旬,川渝高竹新區籌委會召開協調推進會,通過了從渝北茨竹鎮衛星水庫取水項目設計方案。根據方案,項目沿線涉及多家企業和農戶,同時需要協調渝北區交通局、運輸管理局、茨竹鎮以及四川鄰水高灘鎮等相關單位,但緊密的區域合作保障了跨省域供水工程順利推進。經過20多天晝夜施工,總長約7.5公里的供水管道主體安裝工程全部完成,6月底成功通水。
在川渝高竹新區,居民可謂既盼水又怕水。中興河徑直從川渝高竹新區穿境而過,最窄處僅1米左右。每年汛期,由於泄洪道不暢導致洪水倒灌社區場鎮,下游農田時常被淹,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園區企業正常生産。
2021年初,中興河生態治理項目啟動實施,並於當年汛期完工。該工程以河道綜合治理為重點,河道拓寬到6—8米,急彎處河流改道,岸坡生態處理防止水土流失,清淤改善河道水質,河道兩側植草綠化,在打造亮麗河道風景線同時,實現了泄洪防汛功能和生態景觀功能有機統一。
用水有了保障、洪澇得到治理,這讓新區更多企業安下心來。力登維員工高興地説,“用電和用氣也有了更大的保障,新區發展呈現出一派新氣象。”
聯建辦稅廳
首創“跨省稅費徵管一體化”
去年11月25日,全國首個跨省稅費徵管服務&&——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徵管服務中心正式運行,打破了稅費徵管的“行政邊界、層級界限、空間分割”,打通了跨省辦稅繳費“最後一公里”。
川渝高竹新區涉及到重慶四川兩地,渝北區、廣安市和鄰水縣三方在稅費政策、徵管流程、納稅服務標準、法制事項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經梳理對比,發現差異多達801項。
“我們按照‘1+2+4’改革路徑,探索稅費徵管改革,最終實現人員同管、業務同辦、徵管同步、服務同質、信息同享。”川渝高竹新區財稅金融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1”即一個目標:實現財稅一體化管理;“2”即兩個定位:打造川渝地區稅費徵管試驗區、跨省域集成服務示範區;“4”即四個首創:一個機構統徵管、一本目錄明口徑、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套系統優服務。
隨着《川渝高竹新區稅費政策差異執行規範》&&,達成一致執行口徑的稅費政策有42項;統一優化報送資料、審批時限、徵管流程76項,“最多跑一次”“非接觸式辦稅”和“全市(省)通辦”納稅服務事項607項,有效提升了新區納稅人辦稅體驗。
線下,兩地聯建辦稅廳合署辦公,消除人員編制隸屬關係,打破身份界限,按1:1比例首期派駐6名業務骨幹,聯合開展新區稅費一體化徵管工作;線上,推出川渝高竹新區電子稅務局軟體系統,確保納稅人登錄一個&&,即可辦理川渝兩地所有稅務業務。
“所有稅費事項在這裡都可實現跨省通辦。”力登維財務經理王雪稱,以前辦理稅費業務,要到渝北城區或鄰水縣城,開車來去加上辦理時間要大半天,“現在10來分鐘就到了辦稅廳,10來分鐘就辦完。”
區域間的合作,升級完善了川渝高竹新區的基礎設施、打破了川渝行政壁壘,讓企業安下心來,有了更多的盼頭。
近年來,力登維加大了新産品研發力度,連續兩年投入1000多萬元研發經費,累計獲得12個發明專利,先後成為陜汽臥鋪、東風小康、長城炮、特斯拉等的汽車頂棚供應商。現在,該公司又購買了50畝土地擴大生産規模,力爭2023年實現産值超1億元。
“像力登維一樣信心倍增的企業越來越多。”川渝高竹新區相關負責人稱,截至目前,高竹新區累計入駐企業167戶,簽約川渝共建重大項目33個,高竹開發公司獲23家金融機構可用融資貸款33.6億元,“我們更加有信心,把川渝高竹新區打造成區域協作樣板。”(記者 彭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