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銅梁探索“四基”改革 破解鄉村振興四項難題

  11月22日,銅梁西郊片區,冬日的寒意也遮不住田園、村莊呈現出的勃勃生機。

  近年來,銅梁探索基礎設施、基本産業、基層組織、基層治理等“四基”建設改革,推動鄉村振興持續深入實施。

  均等配置,鄉村補齊公共資源短板

  鄉村建設,基礎先行。巴川街道玉皇村成王果業董事長陳貴虎對這句話的感觸頗深。他説,過去由於村裏道路狹窄,貨車進不來,運費成本很高,阻礙了産業提檔升級。後來,60公里長的“西郊綠道”通車,不僅農資能運進村,苗木也能賣到全國。

  銅梁區改革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該區按照城鄉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共資源均等化配置機制,實現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

  如在完善一體化統籌推進機制方面,一體設計覆蓋西郊、淮遠、安居三個片區和7個示範村的特色村莊規劃,實現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衞生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鄉統籌。

  截至目前,銅梁累計建成“四好農村路”、入戶便民路4600余公里,改造農村薄弱電網33個,新建成5G基站102個,鋪設光纖網絡780公里,266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農村公路組組通達率、農戶飲水安全率、村衞生室標準化率、社區養老設施覆蓋率達100%。

  “三化”發展,鄉村涌現新業態

  南城街道西來村玫瑰島是新晉的鄉村旅游打卡地,每逢周末或是節假日,游客便從四面八方湧來,賞花、購物、拍照、直播。

  “玫瑰園,不僅作為風景區向游客開放,也作為品種展示區供客商參觀,既有人氣又有商氣。”玫瑰基地運營商、玄天湖旅投公司董事長劉雲説,在綠道沿線,像西來村這樣的“産業基地+農産品加工+鄉村主題旅游”融合發展的案例還有不少,如三角梅基地、彩色苗木基地、蓮藕荷花基地,它們把田園變成了花園、鄉村變成了景區,還衍生出許多新業態。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根本。針對鄉村資源配置效率低、“人地錢”難解決、致富增收途徑少等問題,銅梁注重鄉村産業向規模化、品牌化、融合化發展,推動産業從要數量到要質量、從重增長到重效益轉變。

  與此同時,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村集體+農戶”利益聯結模式,推動鄉村産業規模化。

  此外,銅梁堅持“小品種”與“大品牌”、分散生産和規模經營相結合,打造農業品牌,並借助互聯網拓展,打造黃桷門互聯網小鎮、直播帶貨基地,實現“愛在龍鄉”電商平台全覆蓋。

  如今,銅梁已培育打造50萬畝優質糧食、20萬畝精品果蔬、10萬畝精品花木、10萬畝精品養殖,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55家,培育“三品一標”農産品427個,形成了玄天秀水生態畫廊、荷和原鄉等鄉村游品牌。

  回引人才,激發基層組織活力

  42歲的周良曾是一名軍人,退伍後他通過了銅梁退役軍人本土人才考核,成為南城街道西來村黨支部副書記。軍旅生涯中養成的踏踏實實、雷厲風行的作風讓他迅速贏得了村民的認可。

  相距不遠的土橋鎮慶林村,剛畢業的唐韻秋“逆流”回鄉,通過層層考核成了村主任助理。2019年,依託荷和原鄉景區,慶林、六贏兩村共同打造“原鄉藕寓”民宿品牌,唐韻秋負責民宿的日常管理和市場開拓,幹得風生水起。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銅梁狠抓帶頭人、年輕人兩支隊伍建設,通過面向社會公開回引大學生、退役軍人、本土人才,壯大基層黨組織,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目前,銅梁全區已累計動態回引挂職本土人才850名,其中329人成長為帶頭人或轉崗為專職幹部,鍛造了一支“不走的鄉村振興工作隊”。

  與此同時,為加強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銅梁因地制宜打造了8個鄉村振興“會客廳”,改造提升黨群服務中心86個,設置“一站式”服務大廳,完善休憩、用餐、購物等設施,讓群眾辦事不出村、游客到村“坐得下”,提高了黨組織在農村的陣地形象。

  積分兌換,調動村民共治積極性

  冬日,土橋鎮六贏村倚山臨水而立,家家戶戶院壩齊整,院內柴草堆碼整齊,院外花木蔥蘢,入眼皆是怡人之景。

  長期以來,基層治理面臨力量分散、銜接不暢等問題,“為什麼我們不能轉變思路,變‘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呢?”該區相關負責人&&,按照這個思路,銅梁探索實施“黨建扎樁、治理結網”工程,把治理體系轉化為體系治理。

  積分制就是這個思路的一個産物。“小小積分制,將過去‘群眾幹,幹部評’的情況轉為‘群眾幹、群眾評’。”該負責人&&,積分制以清潔衞生、綠化美化、物品擺放整齊三項為評分指標,由一名村民小組長和兩名村民代表每月兩次入戶現場打分,積分可用於兌換日常用品。這樣一來,村民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庭院衞生明顯改觀。積分制的精髓不在於物質獎勵,而在於把村莊治理主體地位交給農民,讓他們成為主要參與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終評判者,實現農民群眾的自我成長。

  以此類推,銅梁把村民素質提升作為促進鄉村善治的重要手段,引導農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截至目前,該區共開展“家風潤萬家”活動130余場,每年評選“好婆媳、好夫妻、好鄰居、好少年”等“好鄉親”1000余名,13萬名“少雲志願者”開展志願服務2800余場次,形成了鄉村共治共享新局面。(記者 趙偉平)

編輯: 曹妤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0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