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3項典型經驗做法受國務院通報表揚

  1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報,對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中發現的48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我市開發“渝快辦”平台優化市民政務服務體驗、開展商業價值信用貸款試點助力中小企業發展、聚焦“科創+産業”打造重要創新策源地等3項典型經驗做法也在通報表揚之列。

  我市開發“渝快辦”平台,優化市民政務服務體驗。政務服務平台“渝快辦”移動端自2018年上線以來,實名認證用戶超過2000萬,累計辦件量超過2億件,為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創業發揮了積極作用。“渝快辦”圍繞自然人和企業全生命周期,推出涵蓋27個個人辦事領域和26個法人辦事領域的服務事項;上線生活繳費、教育繳費、成績查詢、小區掃碼進出等便民服務,讓百姓的生活更“智能”;對與企業群眾密切相關的近600項高頻服務進行專項優化,減少用戶操作環節,降低辦事繁瑣程度。在“渝快辦”上,市市場監管局推出“E企辦”服務,只需要一部手機即可隨時隨地完成營業執照、印章和發票的申領;市稅務局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非稅劃轉業務數據共享通道,大幅減少非稅繳費核算時間,市場主體辦稅繳費時間從原來平均需要3天,縮短到可以足不出戶當天在“渝快辦”平台一站辦結。為打破地域阻隔和部門壁壘,促進人口、生産要素流動和産業鏈高效協同,“渝快辦”還推出了“跨省通辦”“川渝通辦”“西南地區五省通辦”服務專區,實現線上“一地認證、全網通辦”。210項“川渝通辦”事項中,182項實現全程網辦,佔86.7%,主要集中在住房、醫療、社保、公積金、稅務等服務領域。

  為助力中小企業發展,我市在全國率先啟動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試點,目前試點已基本覆蓋全市各區縣。試點兩年以來,成功幫助近5700家市內中小企業獲得銀行授信68億元。以企業該指標體系為核心,市場監管、稅務等13個單位授權歸集登記註冊、稅務、知識産權、不動産、社保等180余項生産經營運行數據,為中小企業精準畫像,提升企業融資徵信認可度,實現了“線上申請、自動評價、及時響應、快速獲貸”融資方式。同時,我市還創新建立快速撥付風險補償機制,對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壞賬實報實銷,制定銀行績效評價辦法,有效增強銀行放貸積極性。

  我市聚焦“科創+産業”打造重要創新策源地,以“科創+産業”為導向,高標準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強化産業、人才、生活、生態“四個協同”。緊盯兩江新區支柱産業和新興産業發展方向,按照“一所(院)一策”原則,以自建或共建重大科技平台、分支機構、校區等多樣化合作方式,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設立研發機構38家,引入創新人才1500餘人,集聚院士12名。加強開放協同創新,與天府新區組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聯盟,聯合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共建滬渝協同創新中心,實現科研優勢資源互補,促進科技成果多地轉化。探索“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引領+高校院所參與”的協同創新模式,以應用為導向,開展産學研合作,在科研、人才、稅收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效促進成果轉化107項,共培育孵化企業58家。(記者 何春陽)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08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