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紀錄片《AI中國》第1集《通向未來的跑道》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馬拉松比賽。機器人和人類跑者在同一賽場共同挑戰21.0975公里的半程馬拉松比賽。

北京亦莊半馬專訪|“亦馬當先”團隊:亦莊産學研合力促産業化落地

參賽選手“BoosterT1”搭載先進運動控制算法,能夠精準模擬人類跑步姿態。續航方面,團隊優化了能源管理系統保障續航。

北京亦莊半馬專訪|清華通班隊:向“具身智能”目標奔跑

來自北京的清華通班隊攜機器人“Kuavo(夸父)”亮相賽場。該隊伍大部分成員來自清華大學自動化係,最年輕的只有20歲。

北京亦莊半馬專訪丨“小海”亮相賽場:步態穩、耐力足

“小海”全身搭載自研關節模組,為長時間穩定運行提供了強勁動力支持,其機身結構也經受住了高強度運動帶來的衝擊。它體型小巧輕便,在複雜地形和持續運動中更具優勢,電池系統可提供大於2小時的穩定續航,同時,算法具有抗擾性能,可在不平整路面實現高頻實時姿態調整。

北京亦莊半馬專訪丨X02機器人“穩健行走”解鎖多領域新可能

賽場上,X02機器人自如地經過坡道,保持穩定節奏。其能耗比同類産品降低了25%,充滿電後能連續“奔跑”6小時,完全扛住了半程馬拉松的高強度考驗,就像給機器人裝上了“人類肌肉”。這種創新設計不僅讓機器人更靈活,還大幅減輕了“體重”。

北京亦莊半馬專訪|飛天隊:北京亦莊給了我們展示的舞&交流的平台

近日,飛天團隊負責人楊冰川接受專訪,暢談“XA1-Lite”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優勢。他&&,機器人行業需要自由生長和交流融合,北京亦莊半馬為機器人行業打造了“聚光舞&”和交流平台。

北京亦莊半馬專訪丨從鋼鐵“巡檢員”到“馬拉松選手”

“城市之間”賽隊的鋼鐵“巡檢員”離開熟悉的車間,轉戰競技賽場,獲得“最佳人氣獎”“形態創新獎”和“步態設計獎”三項榮譽。

北京亦莊半馬專訪|致力於“全面擬人” “青心Orca I”實現無故障完賽

由青心意創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Orca I全程無故障、無摔倒,展現了出色的續航能力與運動穩定性。

北京亦莊半馬專訪丨“小巨人”:身形小巧,能量超大

“小巨人”高75厘米、體重10公斤,是此次參賽機器人中個子最小的選手。別看它身形小巧,卻有着多項技術突破。它採用剛柔耦合關節技術,實現了擬人化180°的大角度運動範圍,確保了行走時的協調性和穩定性。

北京亦莊半馬專訪|“ZBot”規劃最優路徑,還能“實時換芯”

巴音布魯克隊攜“ZBot”機器人就像擁有智慧“大腦”的行者,面對城市道路、坡度路段、公園區域等複雜多樣的路面狀況,運用先進的運動規划算法,快速規劃出最優路徑,地形適應能力強。

北京亦莊半馬專訪丨靈寶機器人隊:“輕量級選手”穩健可靠

靈寶機器人身高170cm、體重不足45kg,以全程零故障的穩健表現,在2小時25分鐘內順利完成8公里賽程,成為賽事中少數未出現任何跌倒或失控的參賽機器人之一。

北京亦莊半馬專訪 | “行者二號”——倣生驅動賦能超強續航力

基於肌腱驅動倣生技術的“行者二號”獲得了季軍。雖然沒有奪冠,但它卻是參賽者中的續航王者,是沒有更換電池完賽半馬的機器人。

北京亦莊半馬專訪丨市售版“精靈 2”成功完賽驗證可靠性能

來自上海的半醒機器人隊憑藉改進跑步算法,讓一台未經改動的市售版“精靈2”機器人完成了21公里的賽程,勇奪第六名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