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5日電(孔令佳)在近日舉辦的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中,工業巡檢機器人上演“跨界挑戰”——“城市之間”賽隊的鋼鐵“巡檢員”離開熟悉的車間,轉戰競技賽場,獲得“最佳人氣獎”“形態創新獎”和“步態設計獎”三項榮譽。賽後,新華網對“城市之間”賽隊領隊薛清恒進行了專訪。

“城市之間”機器人賽隊準備出發。
新華網:祝賀“城市之間”賽隊獲得三個獎項。通過比賽,你們有哪些收穫?
領隊薛清恒:通過本次機器人馬拉松賽事,我們更好地認知了機器人應用的優勢和行業痛點,並與優秀同行建立了深入&&。未來,團隊將重點提升機器人感知環境與系統適配能力,構建專屬數據庫,通過跨行業技術交流加速應用場景落地,切實推動硬科技融入工作與生活。

“城市之間”機器人賽隊在比賽中。
新華網:近期許多機器人團隊強調“人形”“倣生”概念,但你們卻以“高精度工業巡檢”為核心標籤。這種差異化定位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領隊薛清恒:高精度工業巡檢市場需求旺盛,但現有相關技術仍存在提升空間。由於該領域對精準度和可靠性要求較高,我們以此為契機,憑藉團隊資源與技術優勢,走差異化競爭路線,深耕細分市場。相比人形倣生領域,專注於工業巡檢更能發揮我們的專業特長,持續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這與注重技術落地和實際應用價值的硬科技回歸的趨勢相符。

“城市之間”機器人團隊成員合影。
新華網:在此次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比賽中,你們參賽的機器人有哪些主要亮點和技術創新?
領隊薛清恒:我們的參賽機器人具備諸多創新:電池倉從傳統螺絲固定式改為卡扣式便捷換電倉,大幅提升使用效率;提前預設採集多種不同環境的傳感信息,借助大數據算法實現路徑動態規劃,並賦予機器人針對不同環境的自主平衡能力。這些技術創新不僅在比賽中展現出優勢,未來也有望應用於更多實際場景,為行業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與方向。

“城市之間”機器人賽隊在比賽中。
新華網:作為科技型企業,“城市之間”賽隊如何承擔起推動人工智能産業和人形機器人場景應用創新發展的社會責任?
領隊薛清恒:目前公司已走在應用場景探索前沿,發揮了先行先試作用。未來,我們將通過參與應用創新與標準制定,推動“人機共生”在社會發展中釋放更大價值,助力行業與社會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