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Bot”機器人(左)在備賽中
新華網北京4月30日電(孔令佳)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活動4月19日在北京亦莊成功舉辦。在這場備受矚目的賽事中,巴音布魯克隊攜“ZBot”機器人亮相賽場。它就像擁有智慧“大腦”的行者,面對城市道路、坡度路段、公園區域等複雜多樣的路面狀況,運用先進的運動規划算法,快速規劃出最優路徑,地形適應能力強,為人形機器人産業在複雜場景應用的技術升級提供了重要參考。賽後,新華網對巴音布魯克隊領隊趙夢佳進行了專訪。
新華網:巴音布魯克隊決定參加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基於什麼樣的契機?在備賽過程中,針對半程馬拉松的賽程特點和比賽環境,團隊對“ZBot”機器人進行了哪些針對性的調試與優化?
趙夢佳: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賽事為機器人行業搭建起一個技術驗證與展示的優質平台,有助於全方位檢驗人形機器人在真實複雜場景中的性能表現。此次賽事賽道涵蓋城市道路、坡度路段、公園區域等多種地形,高度還原機器人在實際生活中可能面臨的複雜狀況,與團隊通過極限挑戰發現問題、推動技術迭代的理念不謀而合。
備賽過程中,技術團隊針對續航、穩定性和地形適應性開展專項調試優化。在續航領域,通過重新設計電池管理系統、採用高能量密度電池並優化能源分配算法,保障機器人全程穩定運行。為提升運動穩定性,深度改進平衡控制算法,提升傳感器精度與數量,使其能快速感知姿態變化並動態調整。面對複雜地形挑戰,研發團隊改造機器人足部結構,增加防滑及自適應調節功能,同步優化運動規划算法,確保機器人在不同路面精準規劃最優行走路徑。
新華網:本次參賽的“ZBot”機器人廣泛應用於智能生活、家庭教育及養老護理等領域。在設計這款機器人時,研發團隊是如何平衡不同場景下的功能需求與産品特性的?
趙夢佳:“ZBot”機器人聚焦教育等領域,致力於讓更多年輕群體和高等院校認識了解。研發團隊緊扣用戶需求,深入調研不同場景特性,提煉共性與個性化需求進行設計。
“ZBot”機器人造型簡約親和,機身尺寸和重量經精心規劃,既適配家庭場景,又能滿足養老護理輔助需求。交互方式融合語音、手勢、觸屏等多元形式,家庭教育場景中便於孩子語音互動學習,養老護理場景裏方便老人手勢操作和觸屏使用。
“ZBot”機器人採用模塊化設計,智能生活、家庭教育、養老護理等場景下的功能模塊可靈活組合。在智能生活領域,它能智能控制家居設備;家庭教育方面,憑藉豐富教育資源陪伴學習、激發興趣;養老護理場景中,可實時監測健康狀況、輔助日常活動並給予情感陪伴。

安全協議算法工程師劉陽(左)與北京湛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王丹輝(中)在備賽當天合影留念
新華網:“ZBot”機器人通過硬體深度優化與模塊化設計實現了成本的大幅降低,同時支持“實時換芯”技術。在實現這些技術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研發團隊是如何解決的?
趙夢佳:在推進硬體深度優化、模塊化設計及“實時換芯”技術過程中,研發團隊面臨諸多挑戰。
硬體優化方面,降本提質是最大難題。團隊重新梳理硬體架構,運用先進芯片設計製造工藝,通過集成化設計精簡元器件,並與供應商緊密協作優化採購,降低原材料成本。模塊化設計關鍵在於保障模塊間兼容性與互換性,團隊制定嚴格接口標準和通信協議,經大量測試驗證,實現模塊無縫對接。
“實時換芯”技術面臨穩定性與兼容性雙重挑戰。為確保換芯時系統穩定,團隊研發智能切換算法,可在芯片切換瞬間快速保存並恢復系統狀態,防止數據丟失與系統崩潰。在兼容性上,團隊對不同型號芯片開展全面適配測試,優化驅動程序與系統軟體,使該技術可支持多種芯片,滿足用戶性能提升與升級需求。
新華網:通過此次比賽,團隊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這些經驗將如何應用於後續的産品研發與應用拓展工作?
趙夢佳:此次實踐中,機器人在長距離運行時暴露出部分關節磨損、散熱效率欠佳等技術問題,為後續技術改進指明方向。未來,團隊將優化機器人結構設計與散熱系統、增強零部件耐用性,借鑒比賽中積累的運動控制經驗打造更智能靈活的運動功能。

“ZBot”機器人
新華網:能否介紹一下這款機器人的産品理念?
趙夢佳:未來,研發團隊將堅持開放共享理念,全面推行開源模式。除完整提供機器人技術相關開源資料外,還將配套開發系統復現課程,幫助廣大開發者與技術愛好者深入鑽研機器人技術,進一步促進相關領域技術交流,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