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和北京市氣象局聯合發布了2022年北京楊柳飛絮始期預報。聯合預報方便市民了解並科學應對楊柳飛絮這一自然現象,同時指導全市精準科學開展綜合防治,最大程度降低飛絮對市民生産生活的影響。
飛絮是植物的正常生理現象
楊柳樹是北京的鄉土樹種,遼、金以來就被當作景觀和防護林樹種廣泛應用,為北京生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一到春季,楊柳的飛絮卻為不少市民增添了煩惱。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高級工程師張博告訴記者,楊柳樹屬於雌雄異株,飛絮來自其雌株。春季雌花序授粉後生成一個個小蒴果,裏麵包被着白色絮狀絨毛,絨毛中藏着一些不到芝麻粒大小的種子。發育成熟的小蒴果逐漸裂開,白色絮狀的絨毛便攜帶着種子隨風飛舞,繁衍後代,形成了“楊柳飛絮”,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情況下,4月上旬,北京地區的毛白楊最先進入飛絮期,柳絮在楊絮飄飛10天左右開始啟動飛舞季。
首次高發期為4月12日至17日
今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建立了10處高清實時觀測點,通過實時觀測楊柳雌株果序發育動態變化並結合氣象條件,園林綠化和氣象專家聯合會商研判得出楊柳飛絮始期預報。
根據預報內容,中心城區和南部城區於4月9日至12日進入飛絮期。城區東北部稍晚,於4月11日至14日開始飛絮,城區西北部將在4月12日至15日見到飛絮發生。
楊柳飛絮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和季節性,由於樹種及環境溫度差異,在全市範圍內,飛絮期一般從4月上旬到5月下旬,持續50天左右。在局部區域,如無明顯降水、降溫、大風等情況,飛絮一般影響20天左右,高發期一般在一週左右。在飛絮期,每天的10點到16點為高發時段。
按照專家的預測,今年楊柳飛絮第一次高發期將出現在4月12日至17日,主要影響五環內城區,主要飛絮樹種為毛白楊;第二次高發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區域為城區和平原區,主要飛絮樹種為歐美楊、青楊、垂柳及旱柳;第三次高發期出現在5月中旬,主要區域為山區,主要飛絮樹種為部分歐美楊,對城區無明顯影響。
市園林綠化部門開展巡查防治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將繼續加強觀測預報,各區組建了專業應急防治服務隊,市園林綠化局在全市組織專業人員分組在全市範圍內巡查督導,要求發現飛絮30分鐘內相關部門到現場處理,確保發現問題及時處置,最大程度降低飛絮影響。(記者 朱松梅 通訊員 馬蘊)
溫馨小貼士
飛絮會導致過敏嗎
面對楊柳飛絮對部分市民生活造成的困擾,專家也給出了防護建議。在外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一次性防塵口罩、墨鏡、防護鏡、紗巾等均可起到有效遮擋飛絮作用。進行戶外鍛煉等室外活動盡量選擇在早晨、傍晚或雨後等飛絮較輕的時段。
居家期間請注意關閉紗窗,避免飛絮飛入室內。外出回來,可以用清水清洗面部,用生理鹽水清理鼻腔和口腔。春季過敏原較多,雖然沒有研究表明飛絮本身會導致過敏,還是建議敏感人群若出現過敏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排查過敏原。特別提示廣大市民,注意消防安全,嚴禁亂扔煙頭,嚴禁用明火引燃飛絮引發事故。
(原標題:每天10點到16點為高發時段 中心城區今日進入飛絮期)
-
中心城區今日進入飛絮期 10點到16點為高發時段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和北京市氣象局聯合發布了2022年北京楊柳飛絮始期預報。
-
創造新鮮體驗 環球度假區春季主題活動上線
北京環球度假區陸續向游客呈現一系列春季主題活動,打造“常來常新”的度假體驗。
-
新工體“鋼鐵巨碗”亮相 10月底完成地鐵一體化建設
按照計劃,預計6月底完成外立面幕墻施工,10月底完成地鐵一體化建設,11月具備竣工驗收條件,12月全面完工,迎接明年6月的亞洲盃。
-
南海子今年首只麋鹿寶寶誕生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今年首只麋鹿寶寶順利誕生,工作人員為之取名“鹿虎”。
-
外賣企業封簽不規範現象較多 500萬枚“食安封簽”發放
京津冀三地消協聯合向外賣餐飲服務企業發出推廣使用“食安封簽”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