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個世紀,援非“北京醫生”接力守護生命
2022-04-07 17:16:21 來源: 參考消息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逾半個世紀,援非“北京醫生”接力守護生命

  文/本報駐北京記者 李斌 王君璐 俠克

  一代又一代“北京醫生”通過臨床診療、防病防疫、藥械捐贈、傳統中醫等方式,將中國首都北京的醫療衞生服務帶到受援國。同時,他們通過學科建設、對口項目等各種形式為受援國培養了大批醫務人員,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第28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何婧瑜(右一)為中幾友好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開展下肢腿圍測量操作培訓。(受訪者供圖)

  4月7日是世界衞生日。為了人類的健康福祉,攜手共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成為全球共識。而中國早在50多年前就以實際行動踐行這一理念,並持續至今。1963年,我國第一支援外醫療隊抵達非洲,從此一批批中國醫護人員翻山過海、步履不停,足跡遍佈非洲大地。他們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受援國人民的信賴和愛戴,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醫師”,被親切地稱為“穿白大褂的中國天使”。

  1968年,北京市派出第一批由36名隊員組成的醫療隊。54年來,北京市累計向11個國家和地區派出53批援外醫療隊,共1011人次,其中12人將生命永遠留在了受援國。在離家萬里的異國他鄉,一批批援外醫生不僅救死扶傷,還為受援國建起醫院、實驗室,培養大批醫務人員,結下深厚友誼,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逆行出征,亮出“中國名片”

  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旅途。當地時間3月6日22時,在先後經停韓國首爾、法國巴黎、毛裏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歷經50多個小時、總航程近1.5萬公里的飛行後,中國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的22名隊員跨越三大洲,終於抵達幾內亞首都科納克裏。

 

  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在開展工作。(受訪者供圖)

  22名隊員中,除了兩名來自北京市衞生健康委和北京市疾控中心的衞生管理顧問外,其餘全部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20名隊員來自神經學科、急診、重症等15個臨床專業和土建、財務會計等職能部門。”北京天壇醫院黨委書記管仲軍介紹,隊員們都是自主報名,通過層層選拔、優中選優才確定的。

  2021年8月,中國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正式組建,隨後隊員們接受了包括法語、外事規定、急救等多項內容的嚴格培訓。“醫療隊在新冠疫情期間逆行出征,是當之無愧的英雄。相信他們會成為中非交流的使者,在當地亮出‘中國名片’。”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説。

  當地時間3月13日,中國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完成與上一批醫療隊的交接工作。3月14日清晨,伴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醫療隊在駐地舉行第一次升旗儀式,標誌着為期18個月的醫療援助任務正式開始。

  中國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隊長郭偉介紹,醫療隊將在延續醫療工作的同時,努力在臨床醫學、醫院管理、衞生政策、醫療改革、公共衞生、健康促進等多個領域與幾內亞方面展開闔作。

  “新冠疫情在全球流行,幾內亞更是面臨着新冠、瘧疾、黃熱病、麻疹、埃博拉等多種傳染病挑戰。”第28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長、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黨委副書記張維告訴記者,他們工作的中幾友好醫院當時沒有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及相關制度規範。

  “醫院沒有傳染病患者初篩措施,病房時有新冠肺炎患者滯留。同時,他們沒有傳染病知識和技能培訓,醫護人員不戴口罩、保潔人員環境消毒不規範的現象也時常發生。”張維回憶道。

  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與當地醫護人員交流。(受訪者供圖)

  第28批援幾內亞醫療隊利用遠程醫學&&,通過線上線下、國內國外、公衛臨床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幾內亞國家衞生安全署、中幾友好醫院等不同層面的學術交流、物資捐贈、遠程培訓。醫療隊衞生管理顧問還參與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強了中幾友好醫院對新冠肺炎、埃博拉等傳染病的防控。

  張維介紹,截至2022年3月,中幾友好醫院成立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建立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院感管理制度》《環境表面清潔消毒工作方案》《清潔與消毒操作規範》等制度規範,完成了傳染病防控相關知識全員培訓,醫院工作人員的手衞生、戴口罩、環境清潔與消毒等防疫措施逐步得到落實,感染管理工作正穩步推進。

  寫好遺書,正面迎擊埃博拉

  半個多世紀前的1968年6月8日,王淮清等36名來自北京市不同醫療機構的專家,肩負着祖國和人民的重托,踏上了西非幾內亞這一陌生又充滿熱情的國度,拉開了北京援外醫療工作的序幕。

  此後,一代又一代“北京醫生”通過臨床診療、防病防疫、藥械捐贈、傳統中醫等方式,將中國首都北京的醫療衞生服務帶到受援國。同時,他們通過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對口項目等各種形式為受援國培養了大批醫務人員。

  2014年,非洲多國爆發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當時我們對埃博拉的認知很有限,只知道它的傳染性很強,沒有什麼特殊藥物。”第23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孔晴宇回憶,幾內亞埃博拉疫情爆發時,第23批援幾內亞醫療隊即將離任。

  西非地區的埃博拉疫情越來越嚴峻,幾內亞更是重災區。一些國家紛紛從非洲大規模撤離人員,而中國醫療隊選擇繼續堅守。

  “我們立即向國內報告並請求技術支援,組織學習國內發過來的最新研究資料,然後第一時間告訴幾內亞民眾和當地華人華僑,指導大家科學做好防控。”孔晴宇説。

  當時,在萬里之外的北京,由19名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的專家骨幹組成的第24批援幾內亞醫療隊已經組建完畢。

  “很多國家從西非三國撤資、撤僑,我們也面臨着去與不去的選擇。但如果我們不去,上一批醫療隊就不能回來。醫療援非是國家戰略,我們必須盡快到達,與幾內亞人民共同戰鬥,抗擊疫情。”第24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長、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王振常説,“出發前大家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有些隊員甚至寫好了遺書。”

  第23批援幾內亞醫療隊與幾內亞醫護人員一起為病人進行手術。(受訪者供圖)

  2014年8月16日,王振常帶領第24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首批10名隊員抵達幾內亞後,馬上制定了一套周密的埃博拉防控培訓計劃和防護措施,並立即開展工作,正面迎擊埃博拉。

  除了在醫院治病救人、開展常規醫療服務外,第24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還深入疫區、調查研究、加強防控,印刷《幾內亞華人埃博拉防控手冊》,開通24小時健康諮詢熱線,深入我國援建項目的工地一線開展埃博拉防控培訓。

  第24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還累計為約1700名幾內亞人員進行公共衞生培訓,完成原定任務的1.7倍。“這些學員中有幾內亞政府工作人員。他們接受培訓後,改變了觀念,在公共衞生體系建設中採取更合適的策略,對幾內亞埃博拉疫情的控制及今後傳染病的防控都非常有意義。”王振常説。

  授人以漁,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2012年4月,由中國政府援建的中幾友好醫院正式運營。在一批批中國醫療隊的支持下,中幾友好醫院的科室越來越多,整體環境和硬體設施在幾內亞處於領先地位。

  “我們在2016年1月抵達時,埃博拉疫情已經基本結束。”第25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長、時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王宇回憶説,“協助中幾友好醫院建設重症醫學科是我們當時的重點工作之一。”

  “重症醫學科對幾內亞來説還是新興學科,人才儲備比較薄弱。”第25批醫療隊隊員、北京同仁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王晶説,中幾友好醫院的重症醫學科一開始只有一名醫生和幾名年齡較大的護士,只能開展非常基礎的救治工作。

  第25批援幾內亞醫療隊為中幾友好醫院的重症醫學科醫護人員開展了200余學時的理論培訓和400余學時的操作培訓。

  在着力提升重症醫學科建設的同時,王宇還帶領醫療隊為中幾友好醫院完善了十幾項規章制度及醫療流程,使醫院的管理更規範、高效,從而提升醫療水平。

  2020年9月,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之際,由來自北京市衞生健康委、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1名隊員組成的中國第28批援幾內亞醫療隊來到幾內亞,接過援外醫療的“接力棒”。

  第28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王興文(右)對中幾友好醫院神經外科醫生進行手術顯微鏡操作培訓。(受訪者供圖)

  面對新冠疫情,第28批援幾內亞醫療隊不僅沒有停下腳步,反而加快了步伐。他們建成幾內亞首個神經外科顯微實驗室,開辦首屆顯微外科培訓班。在醫療隊的指導下,幾內亞當地醫生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例顯微鏡下腰椎椎體間融合術、第一例顯微鏡下微創腰椎減壓融合術、第一例微創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術……

  “當地醫療資源有限,醫護水平參差不齊。中國醫生在當地救死扶傷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要考慮如何把技術留在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張維説。

  為了讓當地醫生提高醫療技術,第28批援幾內亞醫療隊專家因地制宜,採用理論與實操結合、線上和線下同步、中期研修和短期交流並進的多種方式,為他們量身制定系列培訓方案,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2022年1月19日,中幾友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遠程醫療中心、神經外科實驗室揭牌。“神經醫學中心建設項目顯著提升了中幾友好醫院重點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水平,實現了神經醫學、急危重症和創傷等專業治療不出幾內亞的願景。”北京市衞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鄭晉普説。

  目前,中幾友好醫院成為中非友好醫院建設項目的典範,在一批批“北京醫生”的接續奮鬥下,中幾友好醫院正朝着成為“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幾內亞國家級乃至西非地區的醫學中心”的目標不斷邁進,期望惠及更多非洲人民。

  “從1968年北京市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以來,每次出發的都是新隊伍,但不變的是中國對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誼,以及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北京市衞生健康委黨委書記鐘東波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 逾半個世紀,援非“北京醫生”接力守護生命
    一代又一代“北京醫生”通過臨床診療、防病防疫、藥械捐贈、傳統中醫等方式,將中國首都北京的醫療衞生服務帶到受援國。
  • 北京文創園聚焦特色主題激活産業生態
    春意盎然的北京城裏,一座座文創園區也正煥發生機。記者獲悉,在經歷了疫情衝擊大面積退租的“寒冬”後,精準聚焦影視文化、電競等特色主題,北京多家文創園區出租率已超過90%。不僅文心華策園區,本市還有多個文創園區在疫情中堅持擦亮自己的特色主題。
  • 北京這所高校新入職教師,為何都要去延安?——北理工積極傳承紅色基因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十三五”以來,北理工堅持黨管人才重要原則,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以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聚焦高層次人才培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為重點,積極營造了“引得來、立得穩、留得住、長得好”的良好人才生態,為學校“雙一流”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 北京懷柔專項整治創城“十大問題”
      (專發北京頻道)北京懷柔專項整治創城“十大問題”  新華網北京4月7日電(田晨旭 鄭秋穎)日前,北京懷柔正式啟動創城“十大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治理市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不斷改善城鄉環境面貌,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切實推動創城惠民。
  • 北京市反腐倡廉建設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蔡奇主持
    昨天上午,市反腐倡廉建設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會議研究了2021年全面從嚴治黨(黨建)工作考核和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工作情況報告及2022年實施方案、查辦腐敗案件及追逃追贓和跨境腐敗治理工作等事項。
首都義務植樹日
首都義務植樹日
八里橋修繕 石獅戴上“安全帽”
八里橋修繕 石獅戴上“安全帽”
北京密雲:執法助力文明祭祀新風
北京密雲:執法助力文明祭祀新風
遺體整容師:給逝者體面的告別
遺體整容師:給逝者體面的告別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3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