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外賣到了,放門口了啊。”外賣騎手挂斷電話,熟練地把裝着外賣的塑料袋放在地上,轉身小跑着離開。時至中午,這棟寫字樓門前,暫存着幾十份外賣。其中,有一些外賣的包裝,只是一個塑料袋,簡單地“一係了之”,沒有任何封簽。
4月1日,北京《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範》將實施,規定外賣商家應使用外賣包裝封簽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裝袋等密封方式,使封簽外包裝袋口在開啟後無法復原。

堆在寫字樓外的外賣,有許多沒有封簽。
寫字樓外
外賣包裝愛糊弄事
從建國門到國貿,沿着長安街,分佈着大大小小的寫字樓。
一到中午飯點,寫字樓外就開始熱鬧起來,黃的、藍的,穿着各色外套的外賣騎手,開始穿梭在樓宇之間。騎手們拎着外賣往樓門口跑,上班族出樓迎接。這些外賣,有些看起來包裝得非常認真,用封簽把包裝袋密封得嚴嚴實實。有些則看起來要隨意很多,包裝得也不嚴實。
一棟靠近建外SOHO的寫字樓,在每個出口處都設置了暫存外賣的桌子。但中午外賣的量實在是太大,桌子上擱不下,只能放在靠近桌子的地上。外賣騎手給訂餐者打電話,然後拍張外賣的照片,就轉身奔向下一個目的地。
記者觀察發現,大多數知名餐飲品牌,都在外賣包裝封口處用膠帶或訂書機進行密封。但是,有一些餐館的外賣只是簡單地用塑料袋包裝,在袋口係一個活扣就完事了。在15個外賣裏,有5個沒有密封處理。另一堆11個外賣裏,有6個沒有密封處理。這些“一係了之”的外賣,包括麵條、涼皮、酸菜魚、冒菜等種類。外賣在地上放不了多長時間,就被從寫字樓裏出來的訂餐者取走了。
酒仙橋是另一處寫字樓比較集中的區域。同樣是中午飯點,外賣騎手和訂餐者的“接頭”時間。與高樓林立的CBD略有不同,這裡有很多企業園區。有些園區面積很大,外賣騎手似乎有些着急,他們有時候給訂餐者打完電話,把外賣往園區柵欄上一挂就轉身離開了。這些挂在柵欄上的外賣,有些也沒有封簽。
在一處寫字樓外,智能外賣櫃已經不夠用,外賣成堆放在地上。和在CBD看到的情況差不多,每一堆外賣總能看見幾個沒封簽的,一份雲南菜、一份湘菜、一份餛飩、一份酸菜魚,都沒有封簽。
快餐檔口
包裝外賣總圖省事
記者記下了這些沒封簽的商家的名字,並在外賣平台上搜索他們的位置,發現這些商家大多集中在寫字樓附近的美食城、美食廣場裏。
上班族們不是只吃外賣,他們也會走出寫字樓,到餐館裏堂食。建外SOHO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餐館,在9號樓有一個美食城。就像所有此類美食城一樣,這裡有簡單實惠的快餐檔口,火燒、米粉、拉麵、蒸菜等等。飯點的時候,美食城裏煙霧繚繞、人聲鼎沸,買飯需要排隊。時不時還有外賣騎手進來,迅速取走幾份外賣。
記者看到,這裡一處檔口的服務員正在緊張地裝飯、盛菜,她需要快速應對端着空盤等待的顧客。同時,她還要麻利地打包,應付從外賣平台上不斷降臨的訂單。只見她把幾個餐盒裝滿,然後把餐盒放進塑料袋,簡單地在塑料袋上打了兩個結,沒用封簽,就放在餐&上,等外賣騎手取餐。記者在這裡的另一處檔口,點了一份火燒外賣自提。服務員把火燒放進小紙袋,然後用塑料袋裝好,同樣打了兩個結。記者問這個服務員,為什麼沒把塑料袋密封。她回答:“哦,是怕外賣員拿走裏面的東西嗎?老闆沒有跟我們説過要密封,我們跟老闆反映一下這個事。”
在酒仙橋的畢淘買生活廣場地下一層,同樣有很多餐飲檔口,中午時分人流熙熙攘攘。一處賣拌飯的檔口,外賣被簡單係了一個很松的活扣,等着外賣員取走;一處賣烤肉的檔口,取餐&上的外賣同樣沒有封簽。

外賣員為了提高速度,將外賣挂好就離開。
封簽成本
可能計入打包費用
記者詢問了幾個沒進行外賣封簽的店員,他們多數都説還不知道有這個要求。在一處賣餡餅的檔口,店員把三個餡餅分別用小紙袋裝好,又放進了大紙袋內,並用訂書機把大紙袋封住。他告訴記者,現在外賣利潤微薄,“主要就是引流,不賺錢,這種大紙袋就得一塊錢一個。”
電商平台上,店員説的1元1個的大紙袋,大約賣0.5元1個,印色需要另付費用,5萬個紙袋大概收260元。小紙袋在電商平台上也很多,大多數售價在0.3元到0.5元之間,量大還有優惠。塑料的打包袋就更便宜了,50個只賣2元錢。
因為全國各地於近期開始逐步施行外賣封簽,所以電商平台上,也出現了很多外賣封簽的供貨商。有一個供貨商説最近生意不錯,每天都有幾百單。他的外賣封簽,是一次性貼紙,上面印着“感謝”“請確認封簽完好再簽收”等字樣。客戶也可以根據需求進行訂制,這種封簽每1000貼賣13.99元,量大優惠。
記者注意到,在外賣平台上點餐,打包費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收費項目。那家用紙袋精心包裝,並且使用封簽的餡餅店,收取2元的打包費,這筆費用看起來足以覆蓋包裝和封簽的採購成本。建外SOHO那家不封簽的火燒店,也收了1.5元的打包費。
觀察
“封簽對各方都是好事”
擁有多年餐館經營經驗的老唐告訴記者,如今做外賣確實不容易掙錢,消費者要讓利,平台要抽成。一個簡單的封簽,不會對經營成本帶來多少壓力。有的小檔口沒使用封簽,主要還是意願不強。“做快餐的圖省事,就是速度第一。”他説,他的餐館客單價比較高,更注重品質,所以會把外賣封好,“對自己,也對顧客負責”。
“以我每天的工作觀察,現在已經有大概六成的外賣封簽了。”騎手老徐觀察到的情況和記者調查很接近,那些沒有使用外賣封簽的,多數是小檔口、小飯館。從2021年11月開始,騎手疑似往外賣裏吐口水、撒尿等新聞,讓老徐也倍感壓力。他説,害群之馬是極少數,對每一個想要好好幹活的騎手來説,一份封簽完好的外賣,是最安全的,“我覺得,對消費者、餐館還有我們騎手,封簽都更安全。我們希望所有外賣都進行封簽。”
“我不知道封簽能不能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但至少是一個進步吧。”小喬説:“我現在已經盡量少點外賣了,點也點大店的,包裝好。但有時候還是忍不住點一些小店的換換口味,希望小店的外賣也能用封簽吧。”
“我現在還不會因為沒有封簽而拒收,因為時間緊張,吃口飯,講究不了太多。”小強&&,他很期待4月1日以後的情況,“我想知道到時候,會不會所有的外賣都能施行封簽。”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使用外賣封簽,已經是必然的趨勢。“當相關規定開始實施,就容不得商家願意或者不願意了。有了封簽,責任就更明晰,商家就要對自己産品的質量有更高要求;對騎手來説,封簽對這個群體的形像是個保護;對消費者來説,至少運輸過程中出問題的風險被大幅降低。”(記者 孫毅)
-
網絡餐飲一次性封簽新規即將實施 專治心不安
其中,有一些外賣的包裝,只是一個塑料袋,簡單地“一係了之”,沒有任何封簽。一到中午飯點,寫字樓外就開始熱鬧起來,黃的、藍的,穿着各色外套的外賣騎手,開始穿梭在樓宇之間。
-
各地鮮菜紛紛進京 北京特菜早已成為家常菜
很快,北京陸續發展起了昌平的小湯山,順義的沿河,朝陽的太陽宮、十八里店,豐&的西局、樊家村,通州的宋莊等9個特菜種植的基地。上世紀80年代初到1996年,特菜主要是供給涉外酒店、高端酒店,隨着種植規模越來越大,這些“有身份”的菜逐漸端上了市民餐桌。
-
健康寶彈窗先別慌 這些情況應及時向社區報備
近日,不少市民接到了社區來電,按照本市疫情防控的最新規定,需要登記近期的行程記錄,並盡快做核酸檢測。” 為了迅速解決游客的健康寶彈窗問題,通州區文景街道辦事處和環球度假區採用了聯動處置機制,合力幫游客解決彈窗問題。
-
北京市昌平區705套公租房3月16日起登記配租
昌平區住建委近日發布公告,今天10點起,昌平區8個項目的705套公租房將開啟配租登記,登記時間截至18日17點。本次配租工作按照“第一序列特殊困難家庭先配租,第二序列普通家庭後配租”的總原則進行配租。
-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裏共有産權房開啟預售登記
市住建委近日發布海淀區學院裏共有産權項目的預售許可預告,項目開啟申購登記,登記時間持續至3月22日10時。轉讓房屋的稅費由首次購房人或其繼承人與政府代持機構按各自産權份額分別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