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淀區共安排233個固定資産投資支撐項目。其中産業空間類項目41個,包括大北農生物農業創新園、仁創砂産業園、西三旗金隅科技園二期等。昨天記者從海淀區獲悉,這些産業項目建成後將為海淀區新增420萬平方米高品質産業空間。
2021年,海淀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0.8%,高於全市5.9個百分點,投資規模首次躍升為全市第一。2022年海淀區將加大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重點産業等領域投資,夯實投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
2022年海淀區共安排233個固定資産投資支撐項目,續建項目157項,佔比67.4%,新開工項目76項,佔比32.6%。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項目43項;中關村科學城地區項目19項;三山五園地區項目12項;保障房、商品房及基礎設施項目69項;設備購置及入駐園區産業推進打包項目2項;園林、水務、衛健、教育等其他政府投資項目88項。其中涉及教育醫療民生服務類35個,佔15%,産業空間項目41個,佔17.6%。
這233個項目中,新增住宅類項目將有力緩解北部地區職住平衡,增加南部地區高品質宜居住宅供給,包括學府壹號院、溫泉鎮楊家莊定向安置房等32個住宅項目。
産業空間類項目有41個,包括大北農生物農業創新園、仁創砂産業園、西三旗金隅科技園二期等,建成後預計為海淀區新增420萬平方米高品質産業空間。
此外,今年海淀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類項目將多點推進,包括上莊路北段等40余條道路、北安河九年一貫制學校等30余個學校建設以及北部醫療中心、蘇家坨中心醫院等項目。
海淀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淀區將聚焦建設現代化強區,持續以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為新引擎,聚焦“一村三山五園”,搶抓“兩區”建設機遇,深化“兩新兩高”戰略,以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為引領,高質量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和“十四五”規劃,着力擴大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生産性投資,着力補齊基礎設施和民生服務短板弱項,着力推動投資結構優化和質量提升,持續發揮重點工程對穩定投資運行、拉動經濟增長、帶動城市發展的品牌效應和示範引領作用。(記者 孫穎)
-
北京市三年內中小學校園無線網全覆蓋
“十四五”期間,本市將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中小學智慧校園達標率達85%,遴選100所新型智慧校園示範校。本市還將推廣新技術支持下走班選課、校際協同、校企聯動等開放教學模式,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探索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智能感知等新技術應用,打造網絡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新型教學模式。
-
北京市居民集中供暖將延長到3月22日
本週四京城將迎來一次雨夾雪天氣,最高氣溫跳水至3℃。記者從市城管委了解到,本市將延長居民集中供暖到3月22日24時。市城管委會同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氣象局等部門研究,已達到延長供熱規定條件。
-
北京市海淀區將再增420萬平方米高品質産業空間
2022年海淀區共安排233個固定資産投資支撐項目。産業空間類項目有41個,包括大北農生物農業創新園、仁創砂産業園、西三旗金隅科技園二期等,建成後預計為海淀區新增420萬平方米高品質産業空間。
-
五河交匯智能“凈水”
“這是專門清理水面漂浮物的,不久前從南方引進的,一共4艘,我們管它叫智能清理船。用上智能清理船之前,打撈漂浮物靠的是笨辦法——撈漂兒,也就是劃着船進行人工打撈。
-
補體育設施建設短板 北京通州體育場啟動改造升級
對於工作和生活在通州的市民來説,身邊沒有高品質的綜合體育運動場所一直是個遺憾。升級改造後的通州體育場,由體育館、游泳館、全民健身中心、冰上運動館、室外運動場等組成,預計2024年6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