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駕駛智能清理船凈化水面。實習記者 張佳琪攝
林立的高樓下,五條河流集結成一汪盈盈湖水,清澈湛藍。一葉小舟在碧波上游走,若不仔細瞧,很容易錯以為是載客的烏篷船。
“這是專門清理水面漂浮物的,不久前從南方引進的,一共4艘,我們管它叫智能清理船。”北運河管理處水環境管理科的工作人員李潞説,“五河交匯是運河商務區的重要景觀,周邊居民區也多,所以專門有一艘船常駐在這兒。”
它到底神奇在哪兒?且讓我們登船細看。
小船蕩悠悠靠了岸,記者鉚足勁兒一步跳上甲板。“蹲下來,把重心降低些,抓牢欄杆!”見記者姿勢不對,操作員張平軍師傅着急地説:“這不是遊船,沒座位,來這邊操作&貓着吧,我給你講講。”
操作&跟小轎車的方向盤有點兒像,還多了幾個紅色按鈕,主要用於操縱船頭的柔性臂。循着師傅的指引,記者果然看到船頭探出了兩條總長度約10米的柔性臂,輕柔地漂在水面上。如果把小船比作一條鯰魚,柔性臂就好像是“鬍子”。更神奇的是,操作員能控制它們的擺動幅度。
正是仲春時節,萬物萌發。在河底睡了一冬的藻類開始甦醒,冒出一團團零星的絮狀物,在水面上隨波漂蕩。小船所經之處,絮狀物被柔性臂攏起來,並“吞”進船身的濾網裏。
用上智能清理船之前,打撈漂浮物靠的是笨辦法——撈漂兒,也就是劃着船進行人工打撈。這活兒張平軍師傅幹了整整七年,每年四五月份最累,哪怕從早幹到晚也撈不乾淨。如今,駕駛小船在五河交匯處仔仔細細繞一圈兒,只需大概三小時。
在京城的河湖版圖上,大小河流總共425條,五河交匯這片近50萬平方米的水域,卻擁有獨一無二的江湖地位:溫榆河、通惠河、小中河、運潮減河和北運河在此挽成一個結。論水文調度,這裡是北關分洪樞紐的所在地,關係到京城東部的行洪安全;論人文歷史,這裡是京杭大運河北首,不遠處的燃燈古塔曾見證舳艫千里的盛況。
李潞今年三十齣頭,是土生土長的通州人,打小兒在五河交匯處長大,就連他名中的“潞”字也是運河古稱。“在我小的時候,這裡的水可不怎麼樣,有幾年還泛着臭味兒。”他説,隨着近年來水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強,北運河等河流已清澈見底,恢復到了地表Ⅳ類水質。
張師傅操縱着清理船,在水面自如地劃出一個個“S”形。一隻只野鴨子慵懶地浮在水面,羽毛被陽光照得油亮,一點兒不怕人。只有當小船接近時,它們才慢吞吞撲騰幾下翅膀,挪一挪地兒。
岸邊草木泛出微微青色,不少人端坐堤岸持竿釣魚。在城市副中心的建設中,這古老水域也正日漸變得靈動、青春。(記者 朱松梅)
-
重點工程開復工率超9成 市屬國企力創佳績開局穩健
北京多家重點國企在大力服務保障冬奧會、冬殘奧會舉辦的同時,也鉚足幹勁抓經營,全力衝刺一季度“開門紅”。
-
北京市將率先開展核心區綜合地質調查評價
地質調查在保障城市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等方面具有先行性作用。《規劃》提出,本市將率先對首都功能核心區等開展綜合地質調查評價,提供地質安全保障。
-
冬殘奧會上,12名北京運動員頻頻改寫紀錄!
在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的氣膜式冰壺冰球運動館內,殘疾人運動員正在訓練。中國輪椅冰壺隊唯一女隊員,來自北京的閆卓不止一次向殘疾人朋友發出邀請:“和我一樣,走出家門,走進運動場。北京冬殘奧會正激勵越來越多殘疾人勇敢追夢、創造人生精彩。
-
北京豐&站完成撥接施工具備開通條件
昨天上午,豐&站改建工程計算機聯鎖封鎖施工、撥線施工開始,七百餘名施工人員同時作業保障工程順利完成。北京豐&站作為京雄商高鐵的始發終到站,還將為雄安新區建設提供有力保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五河交匯智能"凈水"古老水域正日漸靈動、青春
“這是專門清理水面漂浮物的,不久前從南方引進的,一共4艘,我們管它叫智能清理船。用上智能清理船之前,打撈漂浮物靠的是笨辦法——撈漂兒,也就是劃着船進行人工打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