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邰思聰)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即將落下帷幕,最後一枚金牌可能將於閉幕式當天,在國家體育館的殘奧冰球項目中産生。隨着北京冬殘奧會比賽即將全部結束,這也將是德國假肢和輪椅維修技師海因裏希·波波夫以及馬蒂亞斯·霍夫曼在北京賽區工作的最後一天。
從3月3日位於國家體育館內的輪椅假肢維修站正式開放以來,他們二人便開始了繁忙的“冬殘奧時間”。
拿起專用銼刀打磨接頭、使用螺絲刀擰緊接口,只需短短幾分鐘,波波夫便完成了一件假肢的維護工作。作為冬殘奧會中發生身體接觸和碰撞最多的項目,一場殘奧冰球比賽下來,運動員冰橇出現破損的情況比比皆是,波波夫與同事們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這裡的維修站配備了焊槍,如果出現冰橇斷裂情況,我們可以及時將冰橇現場焊接起來。”波波夫説,除了焊接工具外,維修站內還配備了打磨機、帶鋸、紅外烘箱等設備。只要是運動員或其他需要幫助的人遇到輪椅、假肢等方面的服務,維修技師們將免費為他們進行服務。
在成為一名維修師前,波波夫的名字早已家喻戶曉。作為2008年北京殘奧會銀牌獲得者以及倫敦、裏約兩屆殘奧會的金牌得主,波波夫更加了解運動員們的需求,這也幫助他完成了從運動員到維修技師的完美轉型。
“假肢和輪椅是運動員身體的一部分,一旦出現問題,他們的緊張情緒就會再次增加。”波波夫坦言,只有幫助運動員盡快修復假肢、輪椅和冰橇,才能讓他們安心訓練和比賽。“曾經作為一名運動員,體育讓我接受甚至忘記自己身體上的殘疾,體育更像是心理治療,而現在雖然我們離開了賽場,但是還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其他運動員完成他們的夢想。”
與波波夫不同,來自德國冰球傳統城市霍芬海姆的40歲維修師馬蒂亞斯·霍夫曼雖然沒有運動員經歷,但他也從事假肢和輪椅維修工作多年。性格內向的他,每天往返駐地和維修站,將幾乎所有時間都放在了與同事們的維修工作上,這也讓他對這項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因為我也曾經得到過別人的幫助,現在我也有機會去幫助別人,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他坦言,雖然他和同事們分別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中國等不同國家,但大家都因為北京冬殘奧會聚在一起,為運動員們提供維修服務,這種緣分妙不可言。
對於北京這座城市,他們二人也都産生了更多的感情。波波夫&&,在經歷了2008年北京殘奧會14年後,他有幸再次回到中國,有機會參與這場完美的體育盛會。
霍夫曼&&,雖然因為疫情原因無法去北京的其他地方,但是在未來的日子裏,他一定會重返北京,領略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的美麗。
-
德國假肢、輪椅維修師:殘奧讓我們在北京相聚
隨着北京冬殘奧會比賽即將全部結束,這也將是德國假肢和輪椅維修技師海因裏希·波波夫以及馬蒂亞斯·霍夫曼在北京賽區工作的最後一天。
-
地鐵線路圖可以“摸”得到 無障礙服務更精準
日前,由北京市殘聯定制,國家通用盲文研究推廣中心和中國盲文出版社製作的《北京地鐵盲文線路卡》,正式進入京港地鐵4號線和北京地鐵8號線,開始為乘坐地鐵的盲人乘客提供服務。
-
北京本輪疫情呈多條獨立傳播鏈 防控進入關鍵期
本市疫情呈現多條獨立鏈條,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徐和建&&,當前境外輸入、京外輸入是首都北京疫情防控最大風險,要繼續毫不動搖嚴格執行入境防疫政策和進返京管控政策。
-
北京市今春設17處義務植樹接待點 植樹面積1100畝
記者從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今年春季,為方便市民多種形式就近植樹盡責,全市設立春季植樹盡責接待點17處,可供植樹面積1100畝。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義務植樹處處長劉麗莉介紹,自開展全民義務植樹以來,北京已有超過1億人次通過各種形式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植樹2.1億株。
-
“鳥巢”裏一個特別裝置,將留住“雙奧之城”記憶——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劇透
沈晨透露,閉幕式的主題為“在溫暖中永恒”,將用一個特殊的裝置配合主視覺形象,將過去9天賽事的感人瞬間,以及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偉大時刻,永遠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