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日),《北京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簡稱《規劃》)在市規自委網站向社會公示,並聽取公眾意見,公示期為30天。《規劃》提出,本市山區按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為高易發區、中易發區、低易發區。高易發區作為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的特殊地區,充分考慮建設的限制性和適宜性,引導新建工程盡量避開。
《規劃》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要求,圍繞保障首都城市安全,提高城市韌性為根本目標。結合“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和地質災害防治的嚴峻形勢,極端氣候增多,地質災害呈現隨機性更大、隱蔽性更高和破壞性更強的特點,由此確定了《規劃》以全面推進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從提高地質災害隱患識別和風險調查水平、監測預警精準度、重要地質災害隱患工程治理、應急技術支撐能力和科學研究、裝備體系方面入手,建立系統完善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制度體系,構建分區分責分類分級的地質災害風險防控新格局,推進首都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和能力建設。
《規劃》依據地質災害形成的地質環境條件和人為活動因素,將山區按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為高易發區、中易發區、低易發區。高易發區作為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的特殊地區,充分考慮建設的限制性和適宜性,引導新建工程盡量避開;地質災害中、低易發區繼續加強城鎮單元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工程建設和農村建房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針對不同的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區,由相應部門落實防治責任。規劃自然資源、應急管理部門督促有關部門全面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加強源頭管控防範地質災害。
結合地質災害防治現狀,聚焦山區道路沿線、人口聚集區和重要基礎設施等重點防治區,《規劃》明確提出六項具體任務:強化調查評價體系,增強風險管控能力;完善監測預警體系,提升精準預報能力;鞏固綜合治理體系,增強源頭管控能力;加強應急防治體系,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深化科技創新體系,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優化人才隊伍體系,提升基層防災能力。促進專業監測預警與群測群防的深度融合,推進北京地區突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向科學化、精細化、規範化發展,以地質科技助力保障首都地質環境安全的需要,提高城市韌性。(記者 李澤偉)
-
話劇《桂梅老師》在京上演
(專發北京頻道)話劇《桂梅老師》在京上演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倪元錦)作為“大戲東望·全國話劇展演季”的邀請劇目,由雲南省話劇院推出的話劇《桂梅老師》9至10日在京上演。
-
《北京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
昨日,《北京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簡稱《規劃》)在市規自委網站向社會公示,並聽取公眾意見,公示期為30天。高易發區作為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的特殊地區,充分考慮建設的限制性和適宜性,引導新建工程盡量避開。
-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 檢驗反興奮劑“黑科技”
幾滴指血、一張濾紙、三個血點,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興奮劑檢查站內實施的幹血點檢查成為觀察中國科技創新的一扇新窗口。作為反興奮劑新手段新科技,國際奧委會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對在北京冬奧會實施幹血點項目寄予高度期待。
-
跳&滑雪中心“雪如意”賽後利用力爭可持續無障礙
隨着北京2022年冬奧會落下帷幕,國家跳&滑雪中心“雪如意”圓滿完成了冬奧會使命。不僅如此,團隊還為“雪如意”設計了針對殘疾群體的應用方案,力爭在可持續基礎上實現無障礙。
-
首汽600輛車服務冬殘奧會 累計運送1.2萬人次
冬殘奧會上,運動員的頑強精神給人以鼓舞。除此之外,首汽集團還有部分無障礙車繼續服務市民出行,為殘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個性化出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