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讓他們這樣改變了自己……
2022-02-19 07:04:3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 題:北京冬奧會,讓他們這樣改變了自己……

  新華社記者朱翃 汪涌 趙益瑋

  軋鋼工人、醫生、小學生、收藏愛好者,當他們遇上冬奧會,會有哪些神奇的“華麗轉身”?

  2月18日,北京冬奧組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這些中國普通人成為舞&主角,講述了自己成為制冰師、第一代滑雪醫生,滑雪少年,奧運推廣人的故事。

  今年44歲的劉博強,曾是首鋼集團軋鋼工人,因為北京冬奧會上演了一段“冰與火之歌”——曾經伴着高爐的他,如今成為了一名制冰師。“作為一名首鋼的轉型職工,從軋鋼工人到如今成為制冰師,我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劉博強説。

  2017年劉博強從零基礎開始接受制冰訓練,5年後,他已經成為專業制冰師。“我們團隊負責速滑、花滑、冰球和冰壺場地的制冰。”劉博強介紹説,“其中,冰壺場地的制冰是最難的,冰壺場地是所有運動冰場中要求最高的,不僅是平整度,還要求滑度和穩定度,就是冰的滑度要在整場比賽中都保持高度一致。”劉博強,就是冰壺場地的制冰師。

  相比最年長的大叔,只有10歲的王凱文是年齡最小的講述者,落落大方。2歲時就已經有了雪道“初體驗”的他,如今已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獲獎無數。

  “我的教練就是我爸爸,最開始練單板,後來學了雙板自由式,再後來,我在爸爸的指導下開始了系統訓練。”王凱文將自己的成長故事一一道來。因為出眾的滑雪天賦,他不僅在各種比賽中頻頻獲獎,還參加了很多電視節目和活動,“我還和成龍一起錄製過春晚呢”。

  如果説王凱文給大家帶來的是期待和快樂,付妍給運動員們帶來的則是安全和放心。作為中國第一代滑雪醫生,她是雪上項目運動員們的“護航員”和“急救師”。

  “在賽道上,一旦運動員發生意外狀況,我們必須在4分鐘內到達運動員身邊,並快速準確做出判斷,15分鐘內進行初步救治並將受傷運動員轉移出賽道,20分鐘內轉到賽場醫療站。”付妍説,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環境中,醫生要做的就是快速、準確。

  從醫院醫生到滑雪醫生,付妍和隊員們在教練的帶領下,一次次背上15公斤的醫療急救包爬山、滑雪、模擬雪地急救。“站在奧運賽場邊,看著運動員的比賽,回想起訓練中我流過的淚、流過的汗、流過的血,我無怨無悔,更感到自豪。”付妍説。

  “我最早和奧林匹克結緣,是我成為一名第13屆世界奧林匹克收藏博覽會志願者,我第一次感受到,奧林匹克不僅僅是比賽和運動員,還有奧林匹克的精神、歷史和文化,它們充滿了魅力。”中國奧林匹克文化推廣人侯琨介紹説。

  相比其他幾位,侯琨的身份太多了:北京冬奧會火炬手、中國奧運環球行第一人、北京冬奧宣講團成員、中國體育集郵與收藏協會常務副主席等。而最為人熟知的,他是奧運會冠軍、跆拳道名將吳靜鈺的老公。

  “我走過了26個國家和地區,47座奧運會舉辦城市,這一段數年之久的奧運之旅,我不僅自己感受了奧林匹克的歷史與魅力,更把中國故事帶到世界各地,把中國人對奧林匹克的期望和奉獻宣傳到世界各地。”侯琨説。

  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火炬手,侯琨原本可以保留火炬,但他把自己親手傳遞的火炬捐贈給了香山革命紀念館。侯琨希望更多人,特別是青少年來參觀;每一個被奧林匹克精神感染的人,都能接過“火炬”,傳遞下去。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獎牌頒發
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獎牌頒發
北京市民愛吃的本地菜又開種了
北京市民愛吃的本地菜又開種了
短道速滑比賽收官
短道速滑比賽收官
軍博抗美援朝主題展閉幕
軍博抗美援朝主題展閉幕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9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