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在北京冬奧會閉環內,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貼近冬奧閉環工作人員生活,卻又時常被大家遺忘和忽略。他們給冬奧閉環工作人員送去必要的日常生活用品,讓居住環境變得乾淨整潔。
他們就是冬奧官方接待酒店裏的服務人員。李翠娟就是他們其中的典型代表,堅守在北京冬奧會官方接待飯店塔裏木酒店,默默地為冬奧閉環工作人員的住宿提供服務。
記者:梅元龍、洪雁、郭沛然
編輯:梅元龍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北京要聞
-
服務冬奧:冬奧官方接待酒店裏的“堅守”
李翠娟就是他們其中的典型代表,堅守在北京冬奧會官方接待飯店塔裏木酒店,默默地為冬奧閉環工作人員的住宿提供服務。
-
為冬奧提供新賦能 石墨烯為賽場保溫為人保暖
為了保障冬奧會戶外工作人員的對講機、手機、攝像機、照相機等很多工作設備在寒冷戶外也能正常工作,它們也穿上了石墨烯“外套”。未來,石墨烯技術還將在汽車熱管理系統、低溫環境特種加熱服裝服飾、醫療健康裝備等領域應用,讓全民共享科技冬奧成果。
-
特寫:拒絕第四塊銀牌!
當天下午,成了高木美帆的“獨舞”。
-
他們,將北京冬奧帶向世界
牙買加滑雪運動員本傑明·亞歷山大打開冬奧禮品包,被中國小朋友的畫作感動“破防”了。
-
零下20度,他們熱得穿短袖幹活——中國制冰師護冰“雪游龍”
製作游龍般蜿蜒的延慶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難度不亞於呵護一件“藝術品”。世界車橇賽道的制冰師幾乎清一色是“洋面孔”,但隨着北京申辦冬奧成功,為“雪游龍”培養本土制冰師成為“必答題”。經過兩年多的漫長磨煉,中國制冰師告別青澀,首登奧運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