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記者丁靜、張驍)交通是城市的血脈。過去多年,首都被擁堵的“血栓”困擾。一部分原因是人口增長過快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不協調導致的,另一部分則是交通體系內部的原因,諸如交通規劃、管理問題等。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北京市破解城市病提供了更大空間。打造“雙樞紐”機場格局,加入“軌道上的京津冀”,優化地面公交系統,推動智慧交通出行,完善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環境……北京交通努力向“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方向前進。
從2014年到2021年,有這樣兩組關於常住人口、中心城區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的對比數字:

2014年拍攝的地鐵5號線穿過立水西橋。(北京市交通委供圖)

2021年拍攝的新首鋼大橋“合力之門”。(北京市交通委供圖)
——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約2151.6萬人。據北京市交通委介紹,2015年中心城區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5.7,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為70.7%(2015年前未統計綠色出行比例)。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北京市常住人口2189.3萬人。2021年中心城區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為5.58,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為74%。
七年來,北京人口增加約37.7萬人,綠色出行比例提高3.3個百分點,道路交通指數下降0.12,北京人口和交通領域“兩升一降”的背後是北京交通情況的變化。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八年來,在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的牽引下,交通擁堵的首都“大城市病”正在逐步得到破解。

2021年拍攝的北京軌道交通S1線。(北京市交通委供圖)
以北京金科新區為例,這裡曾是著名的服裝批發集散地——動物園批發市場,往來人口繁雜、交通組織混亂。2013年以來,西城區用四年的時間完成了這裡的疏解工作。
據北京市交通委介紹,“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727公里;新增公交專用道579.6車道公里,總里程達1005車道公里;完成中心城區3218公里慢行系統治理,慢行系統逐步連片成網。
除了增加交通供給,服務也進一步優化。實施道路停車改革,對難點、焦點地區進行綜合交通治理,面向“無車家庭”配置小客車指標等,推動交通高質量發展。
交通治理任重道遠,仍需努力。下一步,北京將繼續按照“優化供給、調控需求、強化治理”的思路,推動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慢行系統、道路網等進一步融合發展。

-
兌現承諾 北京冬奧會將成為“最綠色”的奧運會
藍天白雲下,北京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資格賽日前在北京首鋼滑雪大跳&舉行。“‘北京藍’日益成為常態,特別是冬奧會期間的北京空氣質量達到了有PM2.5監測以來同期最好水平,有幾天的PM2.5濃度甚至出現個位數。
-
令各國運動員們着迷 不出冬奧村體驗“上天入海”
各種炫酷的VR設備中,收穫運動員們最多讚嘆的,當數“蛟龍”號載人深海模擬體驗器。楊曉帥介紹,在北京冬奧會的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設立的三處運動員娛樂中心,智能設備每天接待200多名各國運動員。
-
讓人們盡享冬奧遺産 海陀將打造國際滑雪度假勝地
以延慶賽區小海陀山命名的海陀塔是“冰雪夏都”延慶借力冬奧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見證。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公示首批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單,北京延慶海陀位列其中。冬奧村和輝煌雲棲谷將打造成為“冬奧住宿集群”,舉辦地張山營鎮將以世界級全域旅游冰雪小鎮為目標,建設民俗文化體驗區和特色精品民宿。
-
北京地鐵2號5號等5條線路部分車站2月20日封閉
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公交、地鐵部門根據北京市公安局《關於北京2022年冬奧會閉幕式期間採取交通管制的通告》要求,2月20日首班車起,陸續對國家體育場周邊57條公交線路和部分地鐵車站進行運營調整。
-
北京市交通部門:2月21日盡量錯峰出行綠色出行
醫院方面,北醫三院、兒童醫院、兒研所、北京醫院、同仁醫院等醫院周邊道路和橋區節點將出現車流集中的情況,高峰時段為上午7-10時。請廣大市民嚴格遵守冬奧專用車道使用規定,自覺禮讓冬奧保障車輛,遇車流量大、行駛緩慢和臨時管控等情況,請順序通行,服從現場民警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