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張平介紹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在回答有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展問題時,張平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調整經濟結構。在這方面我們取得了重要進展。在需求結構上,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2011年和今年前9個月,內需的拉動作用已經超過了105%,其中消費拉動的作用已超過投資,今年前9個月,在內需105.5%的拉動經濟增長的份額中,消費佔55%,投資佔50.5%。
在産業結構上,一、二、三次産業更加協調。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比重不斷提升,傳統産業升級換代步伐加快;第三産業比重持續提高。
從區域看,近幾年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快於全國平均水平和東部地區,産業轉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以及人才培養、生態環境保護等都取得很大進展,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從城鄉結構看,去年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50%,達到了51.3%。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農村水電路氣房、農民生産生活條件都有很大改善。
他説,我們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包括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管理粗放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加以解決。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大要求,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方面邁出更大步伐。
張平在記者招待會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回顧黨的十六大以來10年的歷程,可以概括為:科學發展、成就輝煌,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對此進行了深刻總結,概括為“三個大&階”:社會生産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階,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
張平説,對10年來的發展經驗和體會,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作了高度精闢的概括: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水平。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他説,展望未來,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備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諸多有利條件。我們對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充滿信心、充滿豪情。
記者招待會由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主持。近400名中外記者參加了記者招待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