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十八大報告一係列新提法瞄準中國深層次矛盾問題
2012年11月10日 15:30:12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十八大·中國聚焦)解碼“新話”——十八大報告一係列新提法瞄準中國深層次矛盾問題

    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顧錢江 李來房 丁靜 趙仁偉)“中國下一步改革不僅更加注重‘頂層設計’,還會進一步強化‘頂層推動’。”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中共十八大報告的一句話裏讀出重要資訊,“這句話讓我對改革前景充滿希望。”

    遲福林注意到的這句話出現在報告中有關“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段落中:“完善體制協調機制,統籌規模和協調重大改革。”

    “雖只21個字,但寫進黨代會報告就意味著下一步會有具體舉措出臺。”這位長期關注、研究改革問題的專家強調,中國改革已至“深水區”,沒有高層推動,難以攻堅克難。

    五年一屆的黨代會的報告因包含了中共執政的重大理念和舉措而備受關注。這份數易其稿、字斟句酌的文件中出現的新詞匯、新語句乃至謀篇布局的細微變化,往往包含著重要政治資訊,黨內的研究者通常稱其為“新話”。

    和遲福林一樣,清華-布魯金斯研究中心主任王豐也認為,十八大報告中關于改革的種種新提法信號鮮明,中共新一屆領導人將把改革置于突出位置,而且將是全面改革。

    和以往論及經濟體制改革不同,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回應了外界對中國會否堅持市場化改革的疑慮。”王豐説。

    中央黨校教授蔡霞注意到,報告談及政治體制改革時尤其強調“制度建設”,比如明確提出人大要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監督,意味著人大將進一步看緊政府的“錢袋子”。“中國的民主建設需要挖掘現有制度空間,並不需要另起爐灶。”她説。

    梳理十八大報告中的“新話”,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上升至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並列,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格外引人注目。

    “這意味著中國將沿科學發展之路走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意味著公平、和諧和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追求的重要目標。”遲福林説。

    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更高目標: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輿論評價,實現每人平均收入倍增目標將是一場“硬仗”。

    十八大代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報告提出了“21世紀中國道路的三部曲”——到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即新中國成立百年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下一步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針對國內外出現的各種雜音,胡錦濤在報告中強調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特別是提到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讓人聽來印象深刻。

    “一個政黨,首要的是方向,關乎黨的成功與否。”蔡霞對新華社記者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共奮鬥90多年形成、30多年一以貫之的成功之路,必須堅持走下去,否則,無論走‘老路’還是‘邪路’,黨都會發生全局性思想混亂,人心就散了,中國復興的進程就會被打斷。”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實現年均9%的高增長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發展導致的資源、環境成本越來越高,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呈不斷擴大之勢。中國的每人平均GDP已邁過5000美元門檻,國際經驗表明此時極易滑入“中等收入陷阱”。

    為推動共同富裕報告提出了“2+2”方案,即兩個“同步”和兩個“提高”: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報告多處提及公平正義,一些新提法引人注目,如提出逐步建立以“三個公平”,即“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係。

    針對近年來屢屢引發陳情和群體事件的徵地問題,十八大報告明確承諾要改革徵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專家認為其意義遠不止于維穩。

    “城市化是一個大戰略,關乎中國能否形成國內大市場從而延續更長時間的較高速經濟增長。”遲福林説,“但關鍵一是要處理好土地問題,不讓農民利益受損,二是在城鄉間均衡配置公共資源,真正實現人的城市化。”

    十八大報告中的一些“新話”,如“高度關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安全”顯示了中國對國家安全認識的與時俱進;建設“海洋強國”的新提法,在國內外輿論和公眾中産生了強烈共鳴。

    觀察家認為,報告中還有一些“新話”,不僅包含了某種政治資訊,還勾勒了一幅幅“願景”、“宏圖”。最好的例子莫過于在談到生態文明建設時,報告中出現了頗具文學色彩的語言: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分享到:
( 編輯: 劉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