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到投資實踐上,“拒絕跟風”常常知易行難,從眾、羊群效應造成投資損失,常常壓著相同的韻腳反覆重演。
(視頻來源:興業證券) 為係統提升青少年金融素養,普及證券期貨知識,推動樹立理性投資意識,興業證券投資者教育基地聯合新華網投資者教育基地推出係列投教微視頻《金融素養研學課程》。
這種所謂“出盈保虧”,即贖回浮盈的資産,持有浮虧的資産的投資現象,就是基金投資中常見的“處置效應”。
為加強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穩妥推進對外開放工作部署,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金融監管總局修訂發布了《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自2023年11月10日起施行。
截至2023年6月末,13家中資銀行在50個共建國家設立了145家一級機構,6家中資保險機構在8個共建國家設立了15家境外分支機構。
業內人士指出,本次調整優化有利于改善市場多空結構,進一步提振投資者信心。
●三大常見養老詐騙套路大揭秘 一、以提供“養老服務”名義吸收資金 在此類騙局中,不法分子通常以提供住宿餐飲、觀光旅遊、醫療保健、照顧陪護等養老服務為名,以高額回報或享受消費優惠為誘餌,採取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等方式,向老年人非法吸收資金。
代辦信用卡、高收益虛假理財産品、校園貸、兼職刷單賺傭金...這些層出不窮的詐騙方式,大家是否聽過、見過、中招過。
。
近期,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就審理了一起涉數字藏品的集資詐騙案件。不知情的競買人在誘導下衝動出資,淪為“擊鼓傳花”遊戲的接盤者。
經查,王某等人編造資本市場虛假資訊和謠言,制作虛假新聞圖片,使用技術手段倣冒境外通訊社新聞網頁,在微信群內傳播,經多人轉發,嚴重誤導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擾亂了資本市場正常秩序,必須予以嚴厲打擊。
為切實提升社會公眾金融素養,曝光非法金融活動常見的表現形式,提高公眾識別和防范非法金融活動的能力,中信建投證券投資者教育基地聯合新華網投資者教育基地推出係列視頻《以案説“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