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已培訓29萬住院醫師 “鍍真金”難解後顧之憂
2017-07-09 10:06:12 來源: 工人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國際公認的培養合格臨床醫師的必由之路。

  近日召開的第四屆中國住院醫師國際教育培訓大會公布數據顯示,從2013年建立國家住院醫師培訓規范化制度以來,我國已培訓住院醫師達到29萬人。

  過去,一名醫學院5年制本科生,畢業前有1年在醫院實習。但是,這種實習只是在各個科室輪轉,而不是學習如何看病。這也使得醫學生畢業後不會看病成為普遍現象。

  如今,醫學本科生從接受學校基本教育到執業上崗,必須在完成5年學業後,參加3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培訓結束並通過過程考核和結業考核者,可獲得全國統一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有了這個證,才能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

  然而,各地培訓品質參差不齊,待遇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也使得我國住院醫師培訓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任重道遠”。

  住培成合格醫學人才必經之路

  推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後,很多醫學生“一畢業就工作”變為“畢業後先培訓”。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2013年底聯合印發的《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自2015年起,各省(區、市)全面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成為住院醫師,畢業後必須接受為期3年的規范化培訓。

  “住培其實對大家是一個鍍真金的好事。”河南省一三甲醫院內科主任劉佳認為,參加住培非常有必要,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同樣的疾病,無論在大醫院,還是小診所,醫生的診斷標準一致,治療水準也差異不大,因為美國建立了嚴格的住院醫師制度,培養的是標準化、同質化醫生。而在國內,現在設備都配齊了,但大城市醫院和縣城醫院醫療水準還是差距很大,主要就是中國醫生沒有實現“標準化”培養。

  劉佳主任介紹説,世界各國普遍把醫學教育分為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終身教育3個階段,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屬于畢業後教育,是培養醫學人才的必經之路。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研究生李霞剛畢業,就開始體驗為期兩年的住培生活,她説,“在住培基地每天都能接觸到一線工作,享受優質醫療資源的同時還能接受帶教老師的指導,能高效地提高操作技能和臨床能力,對醫學生的成長是很有益的。”

  據介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的培訓內容主要包括醫德醫風、臨床實踐技能、專業理論知識、政策法規、人際溝通交流等,為日後培養高級臨床醫師打下扎實的基礎。

  而只有完成培訓且順利通過考核,醫學生才能獲得相應證書。李霞説,倘若沒有這個證書,很多醫院不會聘用,而一旦拿到證書,不僅可以考執業醫師資格證、考主治醫師,晉升的空間也會變大。

  今年5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田成華就在朋友圈發文,決定放棄研究生導師資格,今後將更多精力都投入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一時間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擔任科室的病房主任工作很多年的田成華説,期待國家相關部委、中國醫師協會、有住培基地的醫院理順和解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一些不協調因素,如學位問題、工資福利待遇問題、職稱晉升問題。他希望有一天,住培證書能夠成為醫療機構青睞的金字招牌。

  住培期間待遇低和培訓品質難有保障

  今年6月,中國醫師協會在其網站公布首批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試點培訓基地遴選公示名單後,一時引發住院醫師熱議,其中反映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住培期間待遇低和培訓品質得不到保障。

  按照國家政策,招收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學員錄取上崗後,第一年每月可享受3500元的生活補助,第二年後每月的生活補助增加到4000元,並且還可享受醫院免費提供的住宿。

  在河南,去年發布的河南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案中指出,省會城市住培基地及協同基地社會住培對象第一年每人平均收入不得低于4萬元,非省會城市不低于3萬元。住培對象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後,各住培基地醫院應根據其臨床工作能力,逐年適當增加補助,不斷提高其收入水準。

  然而據參加住培的醫生反映,有的醫院連基本工資都不發,只有國家補助,對于已經結婚生子、需要養家糊口的醫生來説,這種待遇差強人意。

  中國醫師協會2016年年初對全國559家住培基地的專項監測顯示,70%的基地住院醫師月均補助3000元以上,但有部分培訓基地對住培人員的補助仍然偏低,極個別基地不到2000元。部分培訓基地沒有實現同工同酬,部分基地對社會學員補助仍然較低。

  不僅如此,這些醫生學員住培結束後還面臨競聘上崗的壓力。雖然有小部分住培基地提出“優秀社會學員可推薦留本單位工作”,但由于住培招生數量和崗位缺口之間的巨大落差,留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除了待遇問題,能否確保培訓品質將是住培工作取得成效的關鍵。據業內人士透露,有的住培基地存在應付上級檢查的情況,對外單位派去的住培學員的培訓並不上心。而且不少住培基地帶教老師還存在在高校任教的情況,這就造成了教師既無法潛心研究課題、做實驗,也難以用心指導住培學員的尷尬局面。

  “這是一項好制度,能讓醫學畢業生在培訓基地接受實戰訓練,能為百姓提供合格的醫生,但因為一些待遇保障和訓練措施沒有跟上,學員的預期沒有實現,引起了他們的不滿。”北京市衛計委科教處處長宋玫説。

  為了解決住培制度實施面臨的現實問題,目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已經就落實住院醫師培訓期間待遇,確保住院醫師臨床操作機會,加強培訓品質建設等,對各地、各培訓基地提出了明確要求。目前,住培的政策體係基本形成,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培訓和質控的體係也逐步完善,保障體係基本形成,招生數量逐年增加,在培的學員達到19萬人,其中全科醫生有兩萬多人。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在今年的中國住院醫師國際教育培訓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醫師協會要加強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的評估檢查,重點檢查住院醫師待遇、培訓過程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制度落實情況。“要嚴格基地動態管理,對于達不到要求的,堅決予以黃牌警告,嚴重者予以紅牌撤銷其基地資格”。

  打造“5+3”全科隊伍成美好期盼

  社會上有一種説法:“如果在北京三甲醫院待5年,出來就是國家級水準;如果在鄉鎮衛生院待5年,出來後就是鄉鎮級水準。”

  事實上,我國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目的就是要培養“同質化醫生”,縮小大醫院醫生和基層醫生的差距,讓老百姓在哪裏都能看到好醫生。

  2016年,國務院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

  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為一種先進醫療制度,是由全科即家庭醫生為服務對象提供全面、連續、有效、及時和個性化的醫療保健預防服務。

  在美國、英國等醫療水準發達的國家,居民的醫療保健服務,90%由家庭醫生承擔和完成的。這也意味發達國家通過住陪制度培養更多的全科醫生。以美國為例,全科醫生佔了醫生總數的30%,而我國醫學生中只有7%願意做全科醫生。

  今年4月20日,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在“2017年全科醫師培訓高峰論壇暨第十四屆社區衛生與全科醫學學術年會”上表示,“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這項國家制度靠的是保質保量的家庭醫生隊伍。”

  當前,家庭醫生隊伍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職業勝任力、能力不足。

  “只有讓更多優秀醫學人才願意做全科醫生,基層醫療機構水準才能得到提高,患者才會下沉,分級診療制度才會落實。這需要政府加強引導和保障。”有醫學專家指出,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素質較高、百姓信任的全科醫師隊伍,就需要抓好規范化住培,讓全科醫生隊伍快速成長起來,為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供重要的人才與行業服務保障。

  張雁靈説,若幹年後,當我國的全科醫生隊伍全部由“5+3”人員所構成時,我們國家健康守門人的水準將會從整體上一個大的臺階”。(記者 余嘉熙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海上·蛟龍
    海上·蛟龍
    北京共用單車電子圍欄上線
    北京共用單車電子圍欄上線
    夢幻海底“美人魚”
    夢幻海底“美人魚”
    夏日葵花引遊人
    夏日葵花引遊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28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