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貧困戶王飛初六“送窮”
2017-02-03 09:18:33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銀川2月3日電(記者 楊穩璽)大年初六,講究扔垃圾送窮。一大早,寧夏鹽池縣花馬池鎮佟記圈村建檔立卡戶王飛就將不少“垃圾”拎出家門。

  “有些石頭、金屬制品等小玩意,是以前窮的時候撿來消磨時間的”,王飛告訴記者,扔掉的“垃圾”裏,一部分曾經是自己的“寶貝”,現在扔掉,稍有不舍。

  一旁來拜年的村支書王向東笑著調侃:“現在你忙著掙錢致富,也沒時間‘消磨’了吧?”

  王飛現在確實忙,説著説著便在大鐵盆中拌起羊飼料來。他告訴記者,後院兩座養殖棚裏養著130只羊,現在正值生長關鍵期,營養得跟上。

  可去年此時,王飛卻是令村幹部頭疼的“消磨戶”,家裏雖有30只羊,18畝地,過年也能吃上自家的羊肉,但日子過得懶乏、清貧。

  王飛家拖了佟記圈村這個全國文明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後腿。

  “我們這有句土話叫‘窮懶乏不吃’,意思是人窮慣了就沒有盼頭幹勁,生活得過且過、順其自然”,王向東直言,農村脫貧致富的關鍵就是王飛這類“消磨派”能否轉變“有吃即安”的思想。

  為了讓王飛轉變思想,佟記圈村採取了村黨支部加合作社加貧困戶的定點幫扶舉措。然而,王飛面對接連到府的幹部説:“我日子現在又不是過不下去。”

  就在村幹部為如何扭轉王飛思想頭疼時,一個好消息從天而降:王飛的大女兒在2016年考上了寧夏師范學院,成了村裏近年來屈指可數的大學生。機不可失,村幹部開始借著這個由頭輪番往王飛家跑。

  “你家女子考上了大學,學費生活費你得掙吧!”“你小兒子聰明,更要抓緊好好念書”“黨的政策這麼好,你使把勁肯定就能把貧困帽摘了”……句句苦口婆心,終于讓王飛有些心動:“現在幹啥都要錢,我沒錢,能幹啥?”

  “只要你有想法,我們就有辦法。”王向東給他打氣:“你會養羊,只要擴大養殖規模肯定掙錢,再加上打工收入和政府補貼,年底收入絕對翻番。”

  “我們村裏有産業,全國文明村的名聲就能貸下款,互助社在幫襯點,你致富的啟動資金沒啥問題!”王向東語氣中頗為自豪。

  互助社貸了3萬、農行貸了5萬、信用社貸了5萬,有了這13萬元,王飛將灘羊養殖從35只擴大到了130只,並在村幹部的建議下將家裏18畝地全部用來種植飼料。

  羊養多了,人的時間就緊了。王飛説,自打那時起,他就很少有機會外出亂轉了。按理説,人忙了就想歇息,但他卻越幹越來勁,主動攬下了村裏澆樹的活,還自己動手蓋起了兩座標準化養殖溫棚。他説:“人一動起來,精氣神就不一樣了。”

  王向東説:“窮不可怕,怕的是人沒有脫貧致富的志氣。”

  記者了解到,當下扶貧先扶“志”的理念,已成為佟記圈村乃至鹽池縣、寧夏全區脫貧攻堅戰的首要抓手。各地政府通過安排幹部一對一幫扶、設立扶貧目標、規劃脫貧腳步等多種方式,徹底拔掉貧苦戶心中的“窮根”。

  一年的辛勤勞作換來了5萬元的年收入。王飛説:“初六送窮,對我説就是送掉過去的窮懶思想。小康路上沒閒人,擼起袖子加油幹”。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宇嬌
相關新聞
  • 脫貧農民話新春:創造更加幸福的明天
    雞年新春,部分剛剛脫貧的四川農民在歡喜過大年的同時,也對新春寄予了更多期待,過上幸福生活的念想更加強烈。
    2017-02-02 20:27:42
  • 庫區瑤胞話脫貧:負擔輕了 盼頭有了
    “我孫子讀初一,孫女上小學五年級,兒子兒媳在東莞打工,我和老伴在家養了一頭牛和10多只雞,沒有太多的負擔,日子越來越好了。”老陳告訴記者。
    2017-02-02 15:50:07
  • 牛棚裏面話脫貧
    王俊有指著空置的半邊牛棚説:“今年打算再買幾頭母牛,就養在這裏,收入肯定還會增加。”
    2017-02-01 16:39:22
新聞評論
    告別,帶著希望向明天進發
    告別,帶著希望向明天進發
    金正恩視察新建的平壤孤兒小學
    金正恩視察新建的平壤孤兒小學
    廣西欽州108面煙墩大鼓鬧新春
    廣西欽州108面煙墩大鼓鬧新春
    甘肅肅南祁連山區正月雪域風光美如畫
    甘肅肅南祁連山區正月雪域風光美如畫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0402399